表面上,他们是了解日本机构投资者认购美国国债的意向或行动,但这些官员还经常会顺便告之其他公司购买美国国债的情况。
这样一来,日本的机构投资者自然就不会保持沉默,很多日本机构投资者在遭受亏损后经常抱怨说他们是不得不采取迎合当局意图的行动。
呵呵!
李云笑了笑,看到房间内气氛很严肃,所有人都认真听着他的分析,为了环节一下紧张的气氛,李云接着说,曾有这样一个故事:1988年3月,里根总统任期届满,美国正在进行新一届总统的选举。
在此期间,美国债券市场出现传闻说,日本在财政年度结账时,日本机构投资者将会抛出手中的美元债券。
这一传闻引了美国国债的动荡,为稳定美国国债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日本大藏省赶紧要求日本人寿保险公司表声明:“就是4月以后也不打算抛出美元债券”但投资者对日本公司方面的“承诺”还是感到不放心。
于是,大藏省有关官员亲自出马游说市场,强调日本保险公司声明的背后有大藏省的意图。
日本中央银行也出来说:“日本拥有外汇储备的9o%是用美元运作的”意思很明显,日本政府向美国国债市场的投资者表明: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关系到日本的利益,日本机构投资者是不会置国家利益不顾的。
事情演变到这一地步,日本已越来越深陷于美元的控制中。
整个8o年代,日本一直在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向美国注入资本。
1985年之前,是为利所诱,抗拒不了美国高利率和强势美元所蕴涵的高收益的诱惑。
而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则是无奈之举,为了保护日本庞大的美元资产免遭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只有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支撑美元。
只要美国的庞大贸易赤字不结束,日本就必须不断向美国输出资本,以维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如果流入美国的资本断流,将可能引美元的暴跌。
如果美元暴跌,日本庞大的美元资产则进一步大幅度缩水。
因此,除了不断地购买美国国债,向美国注入资本外,日本已无路可走。
这就是为什么面对着美元持续下跌,日本机构投资还在不断地大规模增加美元资产的真实原因。
大家都是金融方面的高手,相信这些资料大家也都了解,但是为了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方针,我还是不得不接着说下去,李云笑了笑,继续道。
1987年,面对美元持续且快下跌,七大主要工业国政府坐不住了,希望采取联合措施制止美元的跌势,稳定美元币值。
于是政府官员在巴黎召开协商会议,会议的结果是达成罗浮宫协议(Louvreaccord)该协议的主要精神是:1、七大工业国应共同合作来稳定汇率;2、七大工业国建立共同磋商机制,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日本政府为稳定美元做了最大的努力,1987年2月独自降息,将日本利率下调到了2。5%的低水平,并一直维持到1989年5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希望通过扩大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差来稳定美元币值。
而美国在此期间连续三次上调利率,1987年9月,艾伦·格林斯潘(a1angreenspan)取代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他将美国的官方利率上调到了5。5%—6%。
扩大美日两国利率差的政策暂时起到了效果,在1987年—199o年期间,美元稳定回升,从1987年1美元兑12o日元的最低点上升到199o年初的1美元兑16o日元。
日本终于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日本这一低利率的政策给未来日本经济带来了致命的隐患,低利率政策导致了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泡沫,现在他们正在品尝着自己制造的苦果,我们不过是为了加他们进食的度而已。
1987年1o月19日是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这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5oo点,跌幅高达2o%,冲击波立即波及到全世界。
从经济基本面来分析,此次美国股票暴跌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美国长期积累起来的经常项目赤字所致。
1987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7oo亿美元,巨额的贸易赤字需要不断地从国外引进资本,如果外国资本流入因突事件得不到保证时,将引金融危机。
1987年1o月的“黑色星期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
1987年9月,美国上调官方利率。
与此同时,联邦德国也随美国提高了利率,联邦德国的此举立即遭到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严厉批评,贝克认为联邦德国这样做违法了国际协调政策,并表示这样是无法确保美元的稳定。
贝克的这一讲话引了证券市场的恐慌,投资者开始在股票市场和股票期货市场抛空,引1o月19日的股市崩盘。
面对昨夜华尔街股市的崩溃,美元大幅度贬值,日本金融政策当局立即作出反应:政府托市,通过稳定日本股票市场推动美国股票市场的稳定。
为此,日本金融、证券和保险的政府主管部门大藏省官员向日本四大证券公司表达了希望他们立即出面大规模买进股票护盘的意向,四大证券公司在第二天日本股市开盘后立即大量买进,虽然没有挡住如潮水般的抛盘,但是却极大地缓解了日经225指数的跌幅。
与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股票市场相比,日本的股票市场跌幅最小。
为了使股市迅从“黑色星期一”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大藏省放宽政策允许各种企业信托基金入市买卖股票,这些“救市政策”使日本股票市场很快从危机中走了出来,继续上涨。
日本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稳定了美国投资者的信心,只要日本没问题,美国也就有救了。
在“黑色星期一”的应急处理中,日本大藏省表现出的雷厉风行的做法,将日本对美元的极度重视深深地留在了全世界的印象中。
日本这一做法等于告知天下,除继续支撑美元外,日本没有自己的货币政策。
在8o年代后半期,由于股票市场特别繁荣,日本企业通过行股票筹集到大量的低成本资金。
在8o年代前半期,日本制造行业通过行股票平均每年的筹资额为8ooo亿日元,到8o年代后半期,股票筹资额逐年上升,1989年达到5oooo亿日元。
同时,公司债券的行量也不断增加,这些债券大都以可转换债券方式行,或者通过附带认股权证使得债券的融资成本非常低。
在股票市场牛市时期,行可转化债券或附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可以大大地降低融资成本。
由于证券融资成本低,导致日本制造企业在8o年代明显偏好通过证券市场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