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若今日圣上点了旁人来查,他还能周旋一二,即便不能全身而退,大不了丢车保帅,推个替死鬼出来。
&esp;&esp;可偏偏是张献!
&esp;&esp;这个软硬不吃的硬骨头,连圣上都敢当面训谏,一旦叫他深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esp;&esp;后头殿中讲了什么,崔道元一句也没听进去。
&esp;&esp;当一旁公公高呼“退朝”之时,崔道元身上已不见丝毫惊慌之色。
&esp;&esp;他转过身去,隐晦地冲几个方向分别使了眼色。
&esp;&esp;他崔道元什么风浪没见过。
&esp;&esp;御史台他也有可用之人,先拖延时间,还来得及!
&esp;&esp;赵怀朗也正抬步朝外走去,此刻眉头紧蹙,眼底隐有凝重之色。
&esp;&esp;他下意识抚了下胸口,那里还搁着一封信,原是想着伺机而动,却没想到局势与他们昨夜预测背道而驰!
&esp;&esp;赵怀朗自是相信他外祖父的,此番虽事出突然,但凭外祖父的本事,定还有周旋余地。
&esp;&esp;只是,他们到底还是被蔺老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本用于进攻的底牌,现下却只能成为防守的倚仗了。
&esp;&esp;他要好好想想,究竟何时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
&esp;&esp;
&esp;&esp;另一边,崔道元才迈出大殿,张御史便跟上前来,淡声道:
&esp;&esp;“崔尚书,下官可否与您同行?”
&esp;&esp;崔道元眉头一蹙,却也平静回道:“张御史倒是心急。”
&esp;&esp;张献可不是个会笑脸逢迎之人,闻言拱手道:“圣上有旨,下官自不敢怠慢,崔尚书,请——”
&esp;&esp;崔道元点了点头,“理应如此,请——”
&esp;&esp;同一时间,收到崔道元眼色之人早已快步传出消息,赶向吏部。
&esp;&esp;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御史台之人不知何时得的消息,竟已先一步等在了吏部外头,正正好好将他们拦住了。
&esp;&esp;而此时此刻,吏部衙署外的街角处,停着一辆马车。
&esp;&esp;修长的手指掀起车帘一角,正望着吏部衙署前的喧闹之象。
&esp;&esp;车中人生得俊朗,此刻却薄唇轻抿,透着一股子冷峻。
&esp;&esp;正是江浔。
&esp;&esp;入宫
&esp;&esp;昨夜宫门口,巨大的冲击与惶恐过后,正如蔺老所期盼的那般,江浔懂他。
&esp;&esp;在看到清平城官员的甲历后,江浔心中便闪过了无数念头。
&esp;&esp;他相信老师绝不可能行结党营私之事,权势地位从来被老师视如粪土。
&esp;&esp;故而,只剩下一个可能。
&esp;&esp;老师在不知多少年前,就已开始埋线布局,或许当初只是未雨绸缪,想着为将来留下另一种可能。
&esp;&esp;可如今,老师还是决定迈入局中。
&esp;&esp;崔家已是庞然大物,轻易撼动不得,而圣上又摇摆犹豫,久久下不了决心。
&esp;&esp;老师设下这精妙一局,却是在逼圣上做出选择。
&esp;&esp;崔家,该动动了。
&esp;&esp;他猜到了老师的心思,也愿意赌,赌圣上早有动崔家之心,老师此番以身入局,惊动朝野,给了圣上彻查吏部的充分理由。
&esp;&esp;朝中敢与崔道元叫板者,屈指可数。
&esp;&esp;圣上若下定决心对付崔家,放眼满朝文武,除了他便只有张献张御史。
&esp;&esp;故而昨夜,他离开宫门后,没有回到安阳伯府,而是绕行叩响了张府的大门。
&esp;&esp;张御史嫉恶如仇,从来将铲除奸佞视为己任。
&esp;&esp;待他言明此事后,即便只是猜测,张御史也愿意大费周章,将御史台之人早早引到吏部,只为阻了崔道元的后路。
&esp;&esp;昨夜他便提醒过张御史,御史台也未必“干净”。
&esp;&esp;所以张御史一早将御史台诸人引来,用的借口是——助吏部一起查案。
&esp;&esp;观眼前乱象,吏部的人回得这般急,可见是被他料中了!
&esp;&esp;看来圣上也确实下定了决心。
&esp;&esp;瑞王爷吗?
&esp;&esp;江浔眸中闪过一抹冷芒,随即掩下车帘,沉沉开口:
&esp;&esp;“去大理寺。”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