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蛮坐在飞剑上往下看,她已经很习惯这样的视线,再也不会因为惊叹而出哇哇的声音。
风吹拂在脸上,有些冷,但入了道的人会渐渐地无惧寒暑。
“前面有座城。”
阿蛮忽道。
“那就是垭城。”许应祈回道。
既然叫做垭城,这城就是被两座山峰围在其中,是一处有着狭长低谷的地方。
飞剑刚一靠近,大阵就闪动光芒。阿蛮下意识地握住腰上的短刃。
常乐按住她的手,降下飞剑。
门口已经有剑修走了上来:“来者何人。”
常乐亮出了自己的令牌。
那剑修一看,急忙躬身作礼,手臂一展,将几人迎到一旁做记录。
常乐看到几人严肃的模样问:“可是出了什么事么?”
“最近年关将近,城里面有些杂乱,因而管得严了些。师叔祖不必担忧。”
年轻的剑门弟子好声好气地开口,看向常乐的目光里带着好奇和钦慕。
那位剑君的亲传,万年来唯一的好运人。剑门上下谁不羡慕?
阿蛮左右四顾,她看到无数的人,推着独轮车,又或是商贾沿着深深的车辙走进高大的城门里。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虽然每个人都会被检查,却也没有交过城的费用。
修士们当然走的是常乐这边的通道,也排起了长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背着剑,冷着脸的剑修。
背着书箱的儒修。
推着拖车,提着大锤的器修。
更不用说青蚨门特色,那些背着货箱的货郎们。
他们赤着双足,笑眯眯的,与来阿蛮村中的货郎别无二致。
看到阿蛮打量他们,有货郎翻出了一块饴糖要递给阿蛮。
阿蛮急忙摇头,躲入许应祈的身后,抓着许应祈的袖子去看。
许应祈低头看一眼阿蛮,挪动了下身体,将阿蛮挡得严严实实。
“走吧,已经登记好了。”
常乐走过来,轻轻地拍了下阿蛮的后背。
阿蛮抬起头,看向常乐:“原来修士这么多么?”
常乐也抬头,扫了眼排队的那些修士,点了点头:“是很多,也各有各的不同。”
阿蛮点头:“确实不同。”
不是所有的修士都像海沙门,像那些她经历过的宗门那样。
阿蛮问:“为何修士与修士差别这样大。”
“因为人有许许多多的人啊,自然也有许许多多的想法。人有好人坏人,修士也有好修士和坏修士。”
常乐牵着阿蛮。阿蛮看了眼身边的许应祈,也伸手去牵许应祈的手。
许应祈顿了顿,低头看着阿蛮,再看着阿蛮另一只手,于是轻声叹息了声,还是牵起了阿蛮的手。
阿蛮开心地蹦了一下,她们走过长长的城墙,看到一片灯火的海洋。
常乐啊了一声,说道:“是了,今日是春节。”
阿蛮也跟着啊了一声,她当然知晓春节。但春节那么漂亮好看,满眼都是辉煌,却是她没有见过的。
她想起自己曾经满怀骄傲地带着常乐和许应祈看自己的村子。
和眼前的这座大城比起,他们费心打造的家,也不过如此。
阿蛮先是叹气,然后又扬起了脖子。眼下不行,那日后总能变成如这座城一样的大城的。
常乐和许应祈并不着急去找宋怀恩。她们先去了青蚨门,将虎皮虎骨和妖丹都卖了,换来的灵石丢到储物袋里,再系在阿蛮的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