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要求李斯为自己的话负责,但是李斯依旧不急不慢。
李斯向嬴政请示,得到准许后,问李信,“请问李信将军,当初您在秦楚战场时,粮草多少?可够?”
李信回忆了一下,“送了两趟,大概都是一万吨的量,说实话不太够。”
所以当时更多的时候他都要就地征粮。
有了李信的话,李斯开始了正式的反击,“可是据斯了解,君上命令治粟内史准备的粮草可远远不止这些啊。”
这下底下的人也窃窃私语了起来,纷纷表示的确这样,尤其是管粮草的,他们准备的远超送到李信手里的量。
赵高还以为李斯想说什么呢,原来就这。
“这粮草运输中多有损耗也很正常啊,李廷尉也说明不了什么啊。
更何况就算其中有什么问题,那也是押送官的问题,我不过一个中车府令,可接触不到粮草押送的事情。”
李斯斜睨睁眼说瞎话的赵高一眼,“当初李信将军出征在外,负责粮草押韵的押送官是你提拔的人,然后就出事了,赵中车府令难道不该负责吗?”
赵高还以为李斯有什么高深的见解或者切实的证据呢,结果搞了半天就这个理由,只觉得可笑。
“如果每个推荐提拔的人犯错,推荐者都要负责,那李廷尉自己怕是身负重罪了吧。”
赵高不知道李斯吃错了什么药,突然向自己发难了,刚刚自己不过是开个玩笑,敲打敲打李斯而已,可没想与李斯为敌的。
再说了,吃一点“多余”的粮草,多正常的事啊,他不信李斯这种官场老人会揭露这种默契。
这要得罪多少人,他不认为李斯能承受住。
李斯冷哼一声,他赵高有什么资格敲打自己?
难不成君上的宠信让他忘了自己是什么人了?
“君上明鉴,臣一直勤勤恳恳,无愧于心,您是知道的。
但是李斯没有证据就堂而皇之的构陷臣,难道这大秦朝堂是他李斯的一言堂吗?
他心里还有君上吗!”
赵高这话一出,其他人纷纷附和。
“赵中车府令言之有理!”
“
“君上明察!”
一群人跪着,仿佛李斯在迫害他们一样。
第72章让赵高滚出咸阳干活就好了
自从说起粮草问题,嬴政的脸色就没好过,一直阴沉着。
他当初也怀疑过李信战败这件事里面是不是有猫腻,但是上报来的所有结果就是大秦朝堂有人向楚国泄密。
那时又正巧赶上了昌平君叛逃,让一切都看起来更顺理成章了。
更别说因为李信溃败的太快,粮草问题还没有爆雷,也就让这件事更容易糊弄了过去。
一切的巧合叠加在一起,嬴政没有说话,反而将目光转向了李斯。
之前李斯不卑不亢,现在依旧是用非常平静的语气问赵高,“那请赵中车府令解释一下,为何那位马姓的押运官贪污的粮草会经过两次转手,最后到了你赵高手里?
而这次王翦将军的粮草又莫名其妙的损失了大半,没过多久又出现在了你府上?
赵中车府令总不能说这些你也不知情吧。”
说完,李斯将手伸进袖中摸索了几下,然后摸出了一份证据,将其递给了嬴政。
如果说李斯只是打嘴炮,大家还认为这是两人互相看不对眼的“玩笑”。
结果李斯就这么拿出证据了,这是要弹劾的意思吗?
大殿之上,大家的目光都看着那份“证据”。
只有蒙武不合时宜的想到,李斯这个袖子里面到底藏了多少东西,怎么这么能装?
“君上,那些就是赵高与贼人贪污的账本,请您过目。”
李斯突然的发难,赵高脸都绿了。
明明这次君上开会的目的是解决王翦封赏的问题,怎么突然变成了李斯对自己的讨伐了?
赵高死死盯着嬴政手里的所谓的证据,不敢轻举妄动。
他确信一切交易的痕迹都被他处理好了,账本也都是他亲自藏的。
所以李斯所谓的证据到底有多少真实性还不知道呢。
嬴政一目三行的迅速看完了。
看完之后将账本甩到了赵高脸上,“寡人给你个解释的机会。”
赵高顾不上额头被打中的疼痛,拿起李斯的证据,只看了第一眼赵高就知道这份证据是假的,心瞬间平静了下来。
“君上,臣冤枉啊,这账本臣从未见过,上面的字也并非是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