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穿越成扶苏刚出生 > 130140(第17页)

130140(第17页)

陈平这下也意识到自己刚刚话里的不妥,呸呸几下连忙改正。

“我这就是太激动,一时失言,子房兄说的没错,遇见太子开始就是幸运的开始。

但你也知道,之前虽说是在太子殿下手里做事,但我一直没什么正经官职,只是一个门客幕僚,做一些太子殿下吩咐的琐事。

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跟着太子殿下去邯郸,那可是有名有份的,我起步就是少典客。”

这可是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待遇啊。

“虽然邯郸这个陪都的典客比不上中央的典客,足足低了一级,虽然去了邯郸被调回中央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我高兴啊,从受到任命开始我就高兴,我这算是祖上积德,冒青烟了,先祖在天有灵一定会高兴的。”

陈平想到当时自家夫人和闺女儿子为自己高兴的样子,心里满满都是开心和满足。

张良清楚感受到陈平的快乐,所以也就没有重复提醒刚刚话里的不妥当。

不过对于陈平为什么因为一个少典客就如此高兴,张良只能勉强理解,毕竟对张良来说,他家祖上做官相国起步,巅峰时期甚至做到了“只知韩相,不知韩王”的。

而且韩国即便再弱小,也是和曾经秦国一样的诸侯国,含金量不是现在他的位置能比的。

陈平看着张良没有特别激动,十分佩服道,“要不说子房你能做少丞相呢,这样都能做到宠辱不惊,我就没你这么好的养气功夫。

我妻儿都为我高兴,我就更加高兴,就是这次去的匆忙,不能带上他们。

等我在邯郸安定下来,我就把他们接过去,一家团圆。”

陈平对未来的美好期愿感染到了张良,他也愿意和陈平多说些其他东西。

“不够,邯郸只是陪都,陪都得丞相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我要做就做未来大秦的相国。”

张良给自己的规划就是,给扶苏做丞相,给嬴子瑜做相国,甚至努努力在扶苏手里就做到相国的位置。

这点陈平虽然不知道,但是他还是非常配合的提前恭喜张良,祝福他早日得偿所愿。

至于陈平自己,做个少丞相足以。

两人说笑恭维一番后,陈平眼神往后瞥,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问道,“邯郸自从提级成为陪都之后,整套官员一律按照中央配置。

三公之中的丞相和太尉由你和蒙恬将军担任我没意见,只是这萧何和刘邦是什么来历,居然得到了太子殿下的信任,去邯郸也是少廷尉、少少府起步?”

(这里私设“少”是用来区份陪都官职和中央官职的。)

张良疑惑陈平的明知故问,“不提其他,只说萧何是李斯的亲传弟子这一个身份就绝对能让太子殿下对他另眼相看,以少少典的待遇相请。”

甚至因为是李斯的弟子,他们考虑的是待遇是不是低了,而不是待遇是不是太高了。

你说太高不足以服众,不会的,即便现在不到这个位置,以后也会到的。

更别说当初李斯在知道他们要去邯郸,知道了在邯郸张良为相,萧何只是一个廷尉的时候,非常不乐意。

想过上书嬴政,请求嬴政给他的弟子升一升官的;或者给张良降一降,总之不能让自己的弟子低人一等。

李斯这人虽然小心眼,但是对自己人还是很好的,尤其萧何成为他的亲传弟子之后,传承自己学说的继承人,在他心里仅次于儿子李由。

好在虽然李斯被嬴政惯的有点恃宠而骄了,但是萧何理智还在,关键时候拒绝了李斯的好意,这才没有让扶苏难做。

“子房你为大秦献过策,也是太子多年好友,为太孙治理了多年的封地,虽无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君上如此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陈平当然知道这里面的人情世故,但是他要问的不是这个。

“我想说,除了君上安排的一些官员,其他的则是太子殿下所选。

我们跟随太子殿下也好多年了,得此殊荣无可厚非,但是萧何和刘邦怎么就让太子殿下另眼相看了?仅仅因为是李丞相的原因?”

这点就是陈平一直想不通的地方,难道他俩还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不知道。

张良担心陈平的随口抱怨是真实嫉妒,担心怨恨不消会影响日后同事之间的相处,进而影响工作开展,不利于他抱负的实现。

于是耐心解释道,“他二人才华不低。

之前一个月,他们都在李丞相处学□□殿下请教李丞相的时候很容易碰见,这时候太子殿下就会与他们谈论一些政事。

从与他们的交谈中,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这两人虽然出身乡野,但是乡野的生活经历让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我们不一样。

一来二去,太子殿下将他们引为知己,交付信任也不是难事。

你也知道咱们这位太子,性情中人,对待自己认可的人完全信任不相疑。”

张良以为自己的解释能打消陈平心中的不满,不过其实这次是他想多了。

陈平那话只是随口一问。

但是有了张良的预防针,陈平能更好接待刘、萧二人。

张良看到陈平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于是也就不再说其他的废话,而是拉着陈平继续畅想未来,顺便商讨制定到邯郸之后的一系列政策。

邯郸将是他在大秦政治舞台上亮相的第一站,一个真正展示他全部才华的*地方。

他目前所有的理想和抱负都会在这里得到实践,所以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一定要烧的旺,烧的好。

另一辆马车上的刘邦和萧何这两人,既没有扶苏夫妻俩对家人的思念,也没有张良陈平对未来的踌躇满志。

这两个人正坐在马车里互相大眼瞪小眼的。

很长时间过去之后,刘邦率先败下阵来,“得了,我从小就比不过你玩沉默,你赢了,我认输。

但是兄弟啊,从出了咸阳开始你就一句话不说,你到底怎么了,不开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