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峥从身后抱住顾棠,贴着他的耳朵道:“你今日还是住这里,皇后去世,我明日不早朝。”
顾棠本想说不太合适,就听谢明峥又道:“你也住不了几日了,多陪陪我吧。”
顾棠立刻不说话了。
许久之前,他们便敲定此事了。
谢明峥曾想过,就让顾棠作为亲卫,一直留在宫中陪他。
天工坊诸事推进的速度并不快,日常事务三位大人打理起来绰绰有余,监察官一职可做之事愈发少之又少,后来便成了顾棠出宫放风用的闲差。
在谢明峥看来,对于他们来说,再合适不过。
顾棠起初也是同意的。
他虽有事业心,但也没有那么大的事业心,不是说非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
只是,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让顾棠的想法改变了。
事情的起因,是两道完全不同的奏折。
一者上奏,说晋陵发生水灾,粮食欠收,希望朝廷能减免赋税,以助食不果腹的百姓渡过难关;另一者却说晋陵风调雨顺,并无灾情,收成与往年差不多,可按时缴纳赋税。
北梁地广,晋陵离帝都千里之遥,谢明峥坐在金銮殿上,哪能事事皆可分辨,就算兼听,也未可明。
此时按着惯例,该派钦差前往,一探究竟。
然而这朝堂之上,谢明峥能用之人不少,可信之人却不多。
晋陵是北梁的粮仓,此地的收成养活了近半数的北梁百姓。若真有水患影响到了收成,来年各处粮食的分配调拨都要有变动;若并未发生天灾,那突然以此要求减税,不是粮仓中的旧粮出了问题,就是有人要动新粮的主意。
事关民生,他必须尽快查清楚,断不能影响来年百姓的口粮。
偏生几个亲卫之中,能担大事的都不在京中。或是巡视边关,或是返乡省亲,或是外出游历学习。
只剩下小五和小六二人。
小五虽然机灵,但为人没有城府;小六看着稳重,其实反应总是慢半拍,半晌憋不出一个屁来。
这两个,哪个都玩不过官场上的那些老油条。
顾棠听说此事后,主动请缨。
一来,他的确想为谢明峥分忧;二来,谁能拒绝过一把侦探的瘾呢。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谢明峥思索良久,派了一名御史作为明面上的钦差,小六随行;再让顾棠与小五领了密旨暗中调查,又从亲卫中抽出一队人马由二人调遣。
次日天一亮,顾棠和小五就火急火燎地出发了。
倒不是他迫不及待想出宫,只是为了赶在钦差大人的前头,瞅瞅晋陵到底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