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九捂着脑袋瞪了他一眼,有些委屈的开口,“这话本子里就是这么写的。”
顾知寒挑眉,“哪个话本子敢这么写?还不得被封了?”
苏九:“???”
“你这走南闯北的,难道就没听说过国师在我大夏的名号?”
“额……”苏九有些心虚,“还真没听说过。”
顾知寒解释道:“这国师确实是厉害,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据说从前推演过国运,预测过一些事,都十分的准确。”
“还有……听说这国师不是什么白眉老道,相反他长得特别俊美,容颜不老。”
“至于你说的什么练丹,这还真没听说过……”
苏九:“……”
好吧,这跟她想象的还真不一样。
“这胡家跟皇子之争有关系,你说这国师会不会也参与其中?”
顾知寒摇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能掐会算能预测未来的人也不是只有那一个,别瞎想。”
“哦哦。”
苏九点了点头,“反正这事离我们也远得很,咱们能别参和就别参和了。”
“等以后你考取了功名之后,就争取外放如何?”
顾知寒挑眉,他的理想是进翰林当首辅。
这历带的首辅都是在翰林院熬资历的。
若是外放的话……
苏九见他默不作声,试探性的问道:“你不愿意?”
顾知寒道:“我的理想是内阁首辅,而进入翰林院则是进入内阁的一条捷径。”
“大夏几百年来,首辅的位置大多也会从翰林院选取。”
苏九:“……”
“你也说了是大多,而不是全部。”
苏九道:“在我看来,为官者,为国,为民,为天下。”
“先有民,才有家,再有国和天下。”
“一个不深入民心,不为民请命的官,不过是一个空有虚名的官罢了。”
“官再高,再大,又有什么用?”
“朝堂之上,多是喜欢玩弄权术,争权夺利之辈。”
“入翰林,是可以熬资质,三年,五年,十年,你能保证你十年二十年后,你还能保持着那份初心不改?”
“就算有一天你真的坐上了高位,回首过往时,你可记得你做过多少的实事?”
顾知寒:“……”
被苏九这么一说,好像他心中所有的信念在倾刻间全都崩塌了一样。
“顾知寒,你聪明,有才华,我不希望你这些聪明和才华都浪费在与人争权夺利之中,而是放在老百姓之上,真正的为他们为这天下做实事。”
“当然,在翰林也并非不能做实事,但……你这样的智慧和才华……”
“我就怕你还未成长起来,就被人折去了双翼。”
“自己好好想想,你除了你自己,还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