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爹,那要不,咱们就干?”
如果是别人说干鱼塘,承包土地,开办果园,那他肯定是不敢做的。
这些也是要投入成本的,养出来的鱼卖给谁啊?
到时候全赔了,什么都没了。
但现在说这些话的是自己最有出息的长女,夏父也被说动了。
孩子出息了,当父母的也不能拖后腿不是?
孩子说得对,他跟孩子娘还年轻,当然得折腾折腾了。
再不济也就跟以前一样。
沈家都翻身了,还打算给三个儿子申请宅基地,他们老夏家不能申请宅基地,但闺女愿意出钱给家里翻修房子,他们这当爹娘的还能腆着脸什么都不干?
虽说作为闺女,孝敬父母是应该的。
但碍于世俗传统,以后这房子肯定是留给儿子的,大闺女和小闺女始终是吃亏的。
所以夏父夏母就决定,折腾起来,万一成功了,当父母的还能补偿两个闺女儿。
如果失败了,那再不济他们也努力过不是?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过了初六,整个石峰村一改悠闲安逸的模样,开始忙碌起来。
这也算是石峰村的传统。
初六都过了,年算是过完了,新的一年要开始了。
新年要开始新一轮的积累,所以要忙起来了。
很多在外面打工,过年回家的年轻人基本上也就初六开始踏上回程的车。
不过,这段时间村子里就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大家其实都不意外。
沈老三跟夏家老大定亲了,这次回来肯定是为了结婚和办酒席的事情。
沈家趁机给三个儿子申请了宅基地。
沈家有四个儿子,按照后世相关规定,最多再申请三块宅基地。
但现实情况有些出入。
沈老二当了老师之后,户口就转出去了。
作为非本村村民,他不能申请本村宅基地。
而沈老三是现役军官,户口也在部队,也不能申请单独的宅基地。
而如果按照后世规定,沈家老俩口必须跟一个儿子同户,也就是说,其实真正能申请宅基地的只有沈老四。
不过这个年代,相关规定还没有那么详尽,最后沈家给沈老大和沈老四各申请了一块宅基地。
对于沈老二和沈老三这种情况,有相关规定不能申请本村宅基地,只能作罢。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一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确立“一户一宅”,所以文中属于私设,也给沈老大和夏家申请了一块。)
第二件事,当然是夏家也给儿子申请了一块宅基地。(我国自1998年后确立“一户一宅”,作为唯一儿子,是不允许跟父母分户的。文中属于私设。)
第三件事可就更热闹了。
夏老大家的女儿夏霏霏找了个有钱的对象,要在村里摆酒!
谁?夏老大夏平山?
石峰村的村民都懵了!
县城大酒店办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