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母是个出身不高、不太受宠的嫔,下面还有一个不满十岁的体弱弟弟。她若嫁在京中大臣家,公主封号不过只是虚名,不如嫁去蒙古,尚有可能成为掌权福晋,被弘晖看重,反过来庇佑母亲和弟弟。
而众蒙古部落中,尚过两位固伦长公主的喀尔喀部是最佳选择。
乌希哈着实没想到,六公主这朵桃花,不是儿子招来的,而是冲她来的。
她扶起六公主,给丈夫和儿子使了个眼神。
父子二人自觉退开,将空间留给乌希哈和六公主。
“还请姑姑原谅我冒犯,”六公主再行礼,“我是真心的,若姑姑愿聘我为儿媳,我定不会拿公主架子,好好侍奉夫君,孝顺您和两位王爷。”
乌希哈静静听着,神色未动,六公主声音渐低,“您不同意是吗?也是,我在皇阿玛的公主中样样不出挑,您看不上我是应该的,还望您别因我和七妹动怒。”
乌希哈摇头,露出笑来,“其实,不管是七公主直言不愿,还是你到我面前来自荐,你们能这么直白地说出心中所想,我很是欣慰。这至少证明,皇阿玛、皇兄还有我们过去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大清兵强马壮,蒙古各部也在“贵女联盟”的努力下,团结臣服,成了一些在京中不受宠的格格们择婿的好选择之一。
公主不必再身不由己和亲,便是远嫁,也只是因为那是更好的路。
“眼下我儿对你无意,便是你对他情根深种,我也不会应允婚事。况且,你只是年少冲动,或许还有与姐妹别苗头的小心思。”
六公主面露惊慌,又听乌希哈接着道:“有目标有野心,只要不伤害他人,那不是坏事。”
乌希哈轻轻为她抚平鬓角碎发,平和的声音仿佛清泉,流过六公主的脑海身体,安抚她的不安和紧张。
“你出身皇家,已是幸运。我见你是个心中有盘算的人,若非到了不得已之时,不要用婚事作为筹码,也不要将自己的未来,完全寄托在一个你不了解的男人身上。”
六公主怔然,被乌希哈拒绝的失落被另一种不知名的情绪替代。
她说崇拜乌希哈,不是面上虚言。成长在后宫中,她常向一些老嬷嬷打听消息,七公主因长得像乌希哈受宠,她便有意留心这位二姑姑的事迹。
只要是认识她的,无不赞叹向往。大多只是羡慕她受长辈同辈们疼宠看重,也有个别历经三朝的旧人,跟六公主从“祥瑞格格”的“草原历险记”说起。
原来真实的她,比传闻中更让人心折。
乌希哈忽然问:“过去你在京中,和怀恪长公主可有来往?”
六公主道:“只在宫宴上请过安。”
玉录玳平时很忙,进宫次数不多,而且她的胞弟一个在文臣中名望颇高,另一个手握十万水师,他们这些庶出的皇子皇女不敢多接触。
“那你可多去拜访请教她,”乌希哈解下腰间荷包递给她,含笑道,“我想大姐姐会喜欢你的性子的。”
六公主小心收好,“多谢二姑姑指点。”
“时辰不早了,我也该出宫了。”最后,乌希哈对六公主送上作为长辈的祝福,“希望你往后顺遂,所得皆所愿。”
“恭送二姑姑。”
六公主在原地目送他们一家三口走远。
拉旺多尔济忽然回头,见她还在,伸手对她挥了挥,英俊的脸上毫无阴霾。
六公主也向他挥手告别。
虽然他们没有发生什么一见钟情的戏码,但六公主知道,那个蒙古少年,以后一定会是个很好、很好的夫婿。
“巧遇”时,他明明看出了她的小动作,言语行为没有冒犯她半分,还不着痕迹地帮她拦了下七公主撕打。在慈宁宫里,他却也没有过分偏袒谁,只让说话太过分的七公主吃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训斥。
然而不必遗憾。
正如乌希哈所言,她的未来,不是非得靠嫁哪个男人决定。在那之前,她该多试试别的方法去争取。
六公主攥紧荷包,对着乌希哈离开的方向恭敬拜下,“侄女,谢姑姑教诲。”
第149章公平了
午时中,礼部官署。
弘昀与沈光继对坐桌前,正拿着已经是第三稿的《京师大学办学方案》阅看,边上有七八官员围着,有的发言汇报,有的旁听记录。
月前,弘晖称“奉皇考遗命”,颁布《革新十条》,昭告天下。
凡是改革,少不得受到守旧派和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但弘晖君权稳固,又有九个堪称铁杆支持者的兄弟,人、钱、兵,样样不缺,且此番只是初初尝试,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大动作,各项新政还算顺利地逐步落实推开。
其中一项,便是组建新式综合大学,由二王爷弘昀和礼部主导,新成立的皇家科学院协办。
新大学与国子监主要的区别,在于所设教学科目,无诗书经义,而是七八九十四位郡王钻研二十年的“数理化生”及衍生的各式杂科。
讨论正酣时,门外传来通报声:“怀恪长公主到!”
玉录玳带人踏入屋中。
弘昀起身相迎,“大姐姐怎么来了?”
其余官员亦暂停手上事务,面向玉录玳见礼,“参见长公主。”
“不必多礼,”玉录玳挥手,身后侍从提上五六个食盒,“本宫来探望二弟,瞧着已是饭点,便带了些吃食来。”
闻见饭菜香气,当即有人腹中饥鸣。
“是我误了时辰,”弘昀笑了笑,见玉录玳所带菜肴甚多,明显不是为了他一个人准备的,便回头招呼,“诸位,不如随本王一起用顿便饭吧。”
沈光继第一个响应:“今天可有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