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周檀走后,大全家的两个媳妇也都听到了两人的全程对话,对婆母咂舌道:“乖乖,一天三十文啊,这檀哥儿出手比那镇上的老爷们还要阔绰啊。”
只是做做饭,就能得三十文。幸好得到这份工钱的是她们的婆母,不然这份工让别人得了,她们心里得羡慕难受死。
“檀哥儿有这种好事还能想着咱,咱以后还得多对檀哥儿好些,燕儿啊你把灶上新蒸的菜窝头拾两个,檀哥儿就喜欢吃这个。”大全家的想得很清楚,赶紧喊大媳妇去捡些窝头送去。
肉食和粮食好说,让王二去镇上买,四个汉子一起吃,粮食肯定要多备些,五两银子连同大全婶子的工钱一共算在内足矣。
等他回去时,周围几个村子的工匠们早已在王二的授意下,将东屋的门打开,一抬抬提前装满书本的木箱子也被人小心翼翼地抬了出来。
“二叔,那屋里那么大的书架子……这得放多少书啊。”一个年轻汉子跟着自家二叔来盖房子,他们也是环水村人,只是在村子另一头,平日也不常过来这边。如今一见,不由得惊叹道。
二叔没吭声,懒得理这个年纪小还跳脱的小子,虽然他在刚打开那扇破门后也被震惊了下。
主家要求两间屋子全部推翻重盖,全部建成青砖灰瓦房。
当然,这是放到明面上的最高顶配。
事实上,周檀已经暗中给王二培训了下水泥如何调配,地基浇筑那几日,王二免不了要自己偷偷摸摸上夜班。
按着周檀的想法,三间草屋至少要扩成六间。
最东边靠近院墙的一间仍放着东屋那些书和杂物,再依次是宴友待客或下雨时唠嗑的堂屋、厨房、东间、杂物间、西间。
原本周檀没打算再搭个驴棚,毕竟驴平时都在县里干活赚钱,基本不会回来。
但王二说驴棚用料和工序简单快速,搭起来要是不住驴,以后还能堆放柴火。
所以后院的驴棚也安排上了。
幸好青砖院墙之前修的时候,周檀十分有先见之明,将院墙都将将扩到了山脚下,足足大了两倍。
不仅容七间屋子绰绰有余,前院甚至犁出一片小菜园,后院更是连到山脚下,修个养五六头猪的猪圈都绰绰有余。
虽然周檀一点也不想养那些味道大的牲畜。
王二想到这里,还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未雨绸缪的周檀。
周檀:“……”
其实他原本圈那么大的围墙,真的不是因为要建这么多的屋子,而是因为围墙建得太高,为了里头的三间屋子不会显得太过阴暗压抑,为了院子内围的采光才将围墙扩出去老远。
一上午的功夫,西屋已经推得只剩下最底下那些废墟石头堆了。
工匠们都是干力气活,周檀不至于吝啬几个伙食钱,中午必然要加餐一顿。
中午这顿是一大锅小鸡炖蘑菇,和一木桶的菠菜鸡蛋汤。
大全和大全家的刚抬着那锅小鸡炖蘑菇出现,浓郁的肉香就传到了正干活干得大汗淋漓的众人鼻间。
“什么味道?好像是小鸡炖蘑菇味……”还是那个年轻的汉子,小声地狐疑对他二叔说道。
回答他的是二叔懒得搭理他的眼神。
年轻汉子悻悻,好吧,他确实是干活干昏了头了,这还没到晚上哪来的饭香味,而且还是小鸡炖蘑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