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文官每天就是一堆古人云,圣人言的,实际不就是想用舆论逼我就范吗?
嘿,朕就不!
【举个例子,朱见深曾在元宵佳节之时,想叫翰林院的学士们做几首应景的诗词,为新年助助兴。】
【好家伙,一下子就点燃了文官的自尊心。】
【要知道经过数朝的发展,翰林学士是什么?】
【那是未来的宰相根苗啊!】
【怎么能干写诗助兴这种供人消遣,还有失身份的事情呢?】
【觉得自己被侮辱了的翰林们直接联名上疏,站在大是大非的家国立场上指责了朱见深。】
【天下不宁,战乱灾害频发,陛下你居然还要这样侮辱我们,叫我们写诗作乐?!】
朱元璋呵呵一笑,他要是叫人写诗,看谁敢说这种混账话!
下面的臣子立马就把头低下了。
陛下一笑,准没好事!
可别迁怒他们这些无辜的臣子啊!
别说写诗助兴,就是要他们表演才艺,那也得硬着头皮给我上!
【但实际上这个事情呢,在洪武和永乐年间十分的常见。】
【高兴嘛,作几首诗来助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结果到成化年间,这些人还把架子端起来了,要求朱见深全面废除这种事。】
【朱见深好好的兴没助上,还被呛了一鼻子灰,把他气死了!】
【直接把人给贬谪了,通通弄到小地方去。】
【但你猜怎么着?】
内阁:宰相废了,好像又没废?
【文官们能同意吗?皇帝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于是一些官员反复上书救援被贬的几个人,逼得朱见深不得不更改旨意。】
【把几个人从偏远之地调到了应天府去,虽然还是没有给很高的官职。】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妥协呢?】
正德年间,要朱厚照来说,这就叫憋屈!
一国天子时时刻刻都要被文官打着劝谏的名义,实际上却是被辖制了权力。
东汉末年,曹操意外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咦,这手段不就是玩舆论战吗?
咳咳,想当年他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等方式,展示了自己势必要革清弊病,匡扶大汉的决心。
这妥妥的正面形象啊,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和支持呢!
【说到底,这就是文官们依靠手中纸笔和口中言论,依靠舆论制衡皇帝的手段之一。】
【但凡你是个注意名声,在乎脸面的皇帝,那多多少少都得有所顾忌吧?】
【当然,皇帝要是铁了心要享受,文官也没办法。】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说明朝文官集团的权势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