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初次尝试,加上产量有限,首刊只印刷了3000份。
考虑到学园并不指望报纸盈利,价格以逐渐成为东洲通用货币的工分形式结算,一份500点工分,相当于一位准魔法师大概一个月的工资。
相当的昂贵,但丝毫不妨碍很快销售一空。
光十一座魔法都市,就抢走了2000多份,除去各官方机构预定的外,稍微大一点的新兴公司或者工厂,也都参与了抢购。
部分较为富裕的准魔法师家庭,也咬咬牙买了!
剩下的1000份,还是编辑部提前预留下来的,作为友好援助物资送往了南洲,免费赠送给较为大型的幸存者聚集地。
尤其是已经开始魔法化改造的新城区。
比如,新景安市。
*
“陆叔,辛苦了,快歇一下吧,高女士送吃的来了。”
陆寻刚从水里出来,就听到队伍里的小孙对他喊。
“就来。”
他答应了一声,先转头帮忙一起将放在魔法泡泡里,新打捞出来的三具尸体搬到平台上,才擦了把汗,往放饭的地方走去。
路上,与几位面色戚戚的幸存者擦肩而过。
身后传来对话——
“来认认,下午这批就要送去火化了,做好心理准备再过来。”
“好的好的,有没有大概二十二岁左右的姑娘?大约这么高,很苗条,长得很漂亮,嘴角有颗痣……”
“唉,大妈你还是自己看吧,都这么多天了,别说脸了,连男女都不好分辨,你还是看看衣服之类的是否眼熟吧。来,口罩还有塑料袋,要是受不住,别吐地上啊。”
“谢谢,谢谢。”
“……好像都不是。爸、妈,你们到底去哪里了?”
“兄弟,别急,找不到尸体说不定是好事呢。哎哎,别哭啊……你一个大男人的。”
这大概是整个景安市最不受欢迎的地方。
因为,这是一个临时停尸间。
或者说,是一个临时的停尸平台。
所有打捞上来的尸体,这些天里都集中在这里,最多只放一天,然后就统一拉去火化。
这是一个多少引起了一些抱怨的做法,尤其是尚未找到亲人的幸存者们,一边心怀侥幸,一边又担心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亲属就变成了一捧灰,再也认不出来。
最好的结果,是牵挂的人活着,次好的结果,是能将对方妥善安葬。
可抱怨归抱怨,大多数人也都理解,尸体不能久放,及时火化才是对所有人最好的选择。
于是在矛盾又复杂的心态下,很多在寻亲的人,每天都会来一趟。
虽然是很通风的环境,但这么多的尸体堆积,这里还是不可避免地臭气熏天,像陆寻这样可以面不改色就着如此环境吃饭的,纯粹是因为习惯了。
从市政府正式宣布开始打捞尸体工作开始……不,甚至是在更早一些,救援基本结束时,陆寻就加入了捞尸队,而且一直干到现在。
这不是个好活,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所以主动且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且成为了市卫生部副部长的陆寻,真的很像一个异类。
“陆叔,一会儿去广场那边看看不?听说魔法学园办了个报纸,很多人都忍不住去围观了呢!”
小孙边大口吃着泡面,边含糊不清地询问。
“报纸?学园办这个干嘛?”陆寻很困惑。
“据说是交流信息方便点,”小孙神秘兮兮地说,“听说那报纸上的内容会变化呢!和过去那种普通的、已经被淘汰了的报纸完全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这期创刊号上,有两篇关于咱们新景安市的文章!”
“啊,那是要看看。”陆寻含糊道,“但交流信息是个什么意思?学园的报纸可以用来找人吗?”
“呃,不清楚,好像不能。”
“哦这样啊。”陆寻垂眸,有些失望。
他不是替自己失望,而是替每天忍受着臭气,都要来寻找亲人的人失望。
景安市的幸存者还是挺多的,但由于通讯不便,寻人不是很方便。
虽然市政府在魔法都市的协助下,搞定了一个小型的太阳能发电站,能够使用电脑记录和查询信息了,但最多也只能建个局域网,要想知道自己认识的人是否还活着,得专门跑现在的市政务中心去,结果还未必准确。
一开始,陆寻是指望魔法学园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的,但让人失望的是,好像并没有这方面的魔法。
唯一能使用的叫做“梦境网络”的东西,也暂未对南洲开放,据说是还在调试南洲这边的“魔法基站”。
总之,新景安市虽然一切向好,但其实也处在混乱时期。
饭后,锈日逐渐落下,考虑到光线太差,陆寻没有继续打捞工作,而是跟着小孙一起,缓慢朝着广场区出发。
他们走的,是用魔法泥砖搭建的桥。
以悬在水面上的广场为中心,将附近的高楼聚居地及初步的魔法建筑连接起来,呈现了奇妙的桥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