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贾政回来,还特意向史苗汇报一下他打听到的情报。
史苗有点意外:“原本没指望他能打探什么,不想他竟真的上心,探出些有用的来。”
然后又问今日一起被留下的赖嬷嬷:“嬷嬷以为这几户人家如何?”
太太找她商议这样的大事,赖嬷嬷心里很得意,脸上也有光。
赖嬷嬷道:“杨侍郎家长孙金贵,若是这样的人家,必定要去做当家奶奶,操劳是有,将来承袭祖辈的担子都落在肩上。”
“李家最清贵,瞧着哥儿将来读书有前途,还有个叔叔在前面,若是能有人帮一把,将来肯定走得远。”
赖嬷嬷在勋贵圈混了这么久,已是将好处都说得差不多。
白琪的态度十分明显,她显然更看好李家。
她补充道:“李家的家教甚严,爷们不在外乱来,李家的太太我曾见过,为人端方严谨,很讲孝道,这一点是最好的。”
这两户现在在金陵城清贵人家中比较好的人家。
另有几家清贵科举出身的家中没有适龄的男丁,要不然就是读书上没多大前途的旁支。
再有就是家中官阶太低,也不妥当。
史苗苦笑,反问二人:
“当真好吗?”
“杨家只有一个孙子,必然心肝宝贝一样供着,将来进了这样的人家,若是不能多添几个儿子,日子未必好过。”
赖嬷嬷一脸迷惑。
太太虽然说得有理,但赖嬷嬷有点不懂,这有什么不好的,进了这种人家,只要多生几个儿子,肯定地位稳固。还能拿着家事。
多子多福有什么不好?
赖嬷嬷没敢反驳,只听太太又挑剔起李家来。
“至于李家,我最怕的就是这种人家,我家姑娘们这样性子,岂会拘得住。况且那些对外的好名声,内里是什么样,也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太过压抑的环境往往会养出一堆变态。
李家太太以孝顺出名……
孝顺自然是美德。
但用孝顺给自己家族贴金的人家,史苗心里要打个问号。
当孝顺变成一种牌坊,就很有问题了。
矫枉肯定过正。
当下男主外,女主内,孝顺母亲的事,自然要外包给儿媳妇。
这个时代不孝是大罪,况且孝与不孝评判标准,不过长辈一句话的事。
只要一句不孝,就能要你的命!
李家看着比杨家好,实际上坑可能比杨家还大,史苗是疯了才把闺女往火坑里推。
史苗做出结论:“我看,都不好。”
赖嬷嬷赔笑道:“太太说笑,嫁出去的姑娘怎么能比得在家中,样样四角齐全的婚事最难找。”
看史苗态度,赖嬷嬷也摸明白了,太太肯定都没想过这两家,满京城还有那么多人家,何必在金陵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