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黛玉微微点头的示意后,她才战战兢兢地走向门口。
黛玉放下床上的帐子,腾起一阵呛人的灰尘,她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是我。”
外面传来今天给她们腾屋子女人的声音,在呼啸的风声中,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丑姑立刻警觉起来,声音低沉而冷峻:“有什么事?已经预备歇下了。”
她的耳朵贴在门板上。
屋外那女人声音里带着一丝讨好,道:“我从先前嫁妆里翻出一盏灯,送来给您照亮。”
丑姑侧耳细听外面的动静,风声、远处传来的犬吠声交织在一起,但没有其他异常声响。
她谨慎地示意暮雨去开门,自己则悄悄躲在一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危险,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戒备。
暮雨走过去,缓缓打开门。
门轴发出一阵刺耳的“吱呀”声。
那媳妇一个人站在门口,手里举着一盏羊角灯,昏黄的灯光在风中摇曳,映照着她的脸,忽明忽暗,显得有些诡异。
暮雨小声道谢,声音轻很轻:“劳您跑一趟,多谢。”
她的眼睛不停地在四周扫视,双手紧紧地握着门把,仿佛握着一根救命稻草。
那女人又往屋里看了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好奇。
暮雨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妹妹已经睡下了。”
她的笑容僵硬而不自然,手心里全是冷汗,把木门把手都浸湿了。
借着微弱的烛光,那媳妇看清了暮雨的模样,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暗忖今日夸的那一句清俊实在是太轻描淡写,眼前这姑娘分明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
她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精光,在这黯淡的光线下一闪而过。
媳妇又体贴温和的说道:“庄子上有人会修车,明儿你们使了银子,一会儿就帮你们修好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把羊角灯递给暮雨。
暮雨嗯了一声,回了一个笑容:“天色不早,姐姐也早些去歇着,路上黑,多多小心。”
暮雨接过灯,心里微微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的笑容,眼神里的警惕也渐渐淡了。
那媳妇见她谈吐不凡,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越发觉得这群人来历不凡,笑容更加和善:
“瞧着你们必定是知书达理的人家,可叹遭了难,往后必定会好的,这一路我走惯了,不妨事。”
暮雨得了灯,拿回来轻轻放下,嬷嬷关了门。
暮雨看着这盏羊角灯,比之前简陋的油灯亮堂许多,心里紧绷几日的弦总算松了些。
她不禁感叹:“这世上还是好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