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就在他眺望云雾,追寻洞天痕迹时,耳边忽然传来一声惊叹。
&esp;&esp;陈玉楼下意识收回目光。
&esp;&esp;循着几人视线看去。
&esp;&esp;这才看到,桥头山崖两侧石壁上,一左一右,赫然矗立着一座通天柱,上面镌刻着一副极为惊人的对联。
&esp;&esp;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至夔巫……
&esp;&esp;自轩坛拜宁封之后:汉标李益,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俞……
&esp;&esp;粗略一扫。
&esp;&esp;这副对联上下竟然共有三百九十四个字。
&esp;&esp;陈玉楼心中默默念了一遍,只觉得气势磅礴,将青城山几千年底蕴说的明明白白,通透无比。
&esp;&esp;方才他全部心思都在洞天福地上。
&esp;&esp;完全没有察觉到,这云桥石廊外竟然还有一副如此惊人的古迹。
&esp;&esp;似乎察觉到众人的惊叹。
&esp;&esp;一手握着浮尘,一手负在身后,长发白须,青袍纶巾的行崖老道,不由转过身来,淡淡一笑道。
&esp;&esp;“此乃青城山一绝。”
&esp;&esp;“也是我建福宫的名景之一。”
&esp;&esp;陈玉楼点点头。
&esp;&esp;这副对联也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至少古往今来,他还从未听过有哪一副对联在字数上能够超过它,而且对仗之工整,句意之通顺,亘古罕见。
&esp;&esp;最为关键的是,其中一句一景,又暗合道法自然,韵味浑然天成。
&esp;&esp;也难怪就算是行崖道人,说起时,神色间也是难掩傲然。
&esp;&esp;“前方便是老道修行之处,诸位请随我来。”
&esp;&esp;没有过多停留。
&esp;&esp;简单聊了几句后,行崖便带着几人穿过云桥,一路往那座古阁中走去。
&esp;&esp;阁楼并不算大。
&esp;&esp;甚至连名号都无。
&esp;&esp;与青城山上老君阁似乎完全没有可比性。
&esp;&esp;但胜在幽隐,远离喧哗。
&esp;&esp;若是山下采药人或者猎户误入此地,怕是都要怀疑是山上神仙所居之地。
&esp;&esp;带着几人进入楼中。
&esp;&esp;其中简陋无比,除却一张石床,就只有一张矮桌,几道蒲团,然后就是些他所收藏的古书道经,笔墨纸砚以及茶具。
&esp;&esp;很难想象,这竟然是建福宫住持的居所。
&esp;&esp;不过……
&esp;&esp;若是将他身份换成半步金丹境大真人,此处便可以算得上是神仙洞府。
&esp;&esp;没看鹧鸪哨和老洋人师兄弟,眼睛都看直了。
&esp;&esp;这种好地方。
&esp;&esp;也就是千年传承的道门,不然,上哪去寻第二处?
&esp;&esp;早都被他们祖上占了。
&esp;&esp;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凡是有名号处,无一例外。
&esp;&esp;真以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esp;&esp;首先要是名山大川,方才能够吸引高道隐居自此,修行传道。
&esp;&esp;行崖老道自顾自的拿起沸腾的水。
&esp;&esp;又取出一盒野山茶。
&esp;&esp;为几个人各自泡上一杯。
&esp;&esp;看此处并无童子,或者门人的痕迹,估计平日里修行,也不愿被人打扰。
&esp;&esp;只是,有几个人能有这份心境?
&esp;&esp;就是他陈玉楼,让他放弃如今的优渥生活,忽然回归野人一样的生活,他自问也很难做得到这一步。
&esp;&esp;真当行走江湖,餐霞饮露就能过活?
&esp;&esp;就是搬山一脉。
&esp;&esp;虽然号称倒斗只求丹珠之物,但上千年来,族人四处寻找雮尘珠下落,不事生产,真以为光靠着那些妇人在村里种几亩田地就能养活全族之人?
&esp;&esp;这种话,也就两三岁的小孩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