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全被击中了。
他也有一个梦想。
从很小开始,郭帆就喜欢电影。
vcd盛行的年代,他常常在音像店流连忘返,淘来一堆碟躲在房间里看。
15岁那年,郭帆听说科幻电影《终结者2》在全球好评如潮,赶忙跑到音像店里买来。
这部在世界科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电影,让他有了一个科幻梦。
片中从未来穿越而来的施瓦辛格,扛着机枪,拯救了地球未来的领袖。
郭帆被剧情紧紧揪住,热血沸腾的他彻夜未眠。
满脑子都是史上第一款液态金属机器人的模样。
年少的他暗下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拍出比好莱坞更优秀的科幻电影。
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把第一志愿改为北京电影学院,踌躇满志地走进考场。
尽管成绩优异,那年北京电影学院最终却未在山东招生。
绝望的郭帆被迫接受家人的建议,远赴海南大学,成为法律专业的本科生。
失落充斥着郭帆的少年心。
他似乎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在海南温润的气候滋养下,夜深人静,郭帆躺在宿舍的床上,曾经看过的电影在眼前一一略过。
他问自己:“到了80岁,躺在椅子上回忆时光,会为放弃电影而后悔吗?”
清早起床,郭帆找到了答案——一定会。
于是他攒钱
买了台摄像机,开始拍摄短片练手。
2000年,在科幻杂志上,他看到一篇。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
看完这篇后,激动不已。
立志做导演的他暗暗发誓,此后的某天,一定要将这部,拍成电影。
“我要拍电影!”
郭帆重燃了拍电影的心。
大学时,郭帆几乎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电影梦想上。
少年时大量的阅片经验,让郭帆对于画面和构图极有天赋,作品屡屡获得国际大奖。
凭借在画面上的出色表现力,毕业后,郭帆得以在旅游卫视工作。
然而距离拍电影,拍出自己想要的科幻片,依然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
这一刻,他不想再等了。
《赤壁》这部大片,沈三通一定会招人,这种规模的大片,能参与进来,一定能学点东西。
让他距离导演梦想更进一步,早点拍出自己喜欢的科幻电影。
而且沈三通的电影和当下中国其他导演不同,理念上和他有共鸣。
再加上沈三通公司待遇出名的不错,可以说服家里让他继续追求梦想。
“给沈三通公司投简历。”郭帆如此想着。
“有钱,就从他身上试试。”
一个中年男人,盯着沈三通的报道,下了狠心。
惊吓的高圆圆
2004年,康洪雷赴朋友邀约,观看了话剧——《爱尔纳·突击》。
《士兵突击》的话剧版。
演出开场前,意外有一位话剧团领导上台发言,表示今天演出完之后,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即将解散。
大幕拉开,整场戏都沉浸在战士们那种悲壮的气氛、无奈的离别、坚定的服从之中。
那个气氛始终笼罩着康洪雷,就在那个时候,康洪雷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也就在那时,他下决心要把这部戏拍成电视剧。
康洪雷在电视圈早就功成名就。
1999年,第一次独立执导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一鸣惊人。
他能接触的投资人不少,但所有人,一听全是男人戏,一个女人都没有。
无人看好,没人愿意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