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买真心牵挂,习惯了内敛的人听着如此直白真挚的话语越发心动。
徐攸闭了闭眼,轻呼出一声叹息:“不,银银,我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你也不是。”
“我既受天下养,就该为天下而战。国难当前,虽然不止我一人姓徐,但我比那些没动过刀剑的侄儿们年长些,而且我拿着天策府的那一份俸禄,是武将之首,理应率先作战。战场上刀光剑影,但勇者无敌。叛军再凶悍,我无畏无惧。”
沈银哽咽:“那我也去,你不怕我也不怕!”
“这场仗不知要打多久,你在后方调度粮草比上战场更合适。只有你做我的后盾,我才能安心。”徐攸握住了沈银的手,目光温柔而坚定,“银银,自从封禅之后,我的心境便和从前不同了。原来未曾设想之事,如今觉得未必不能实现,我愿意奋力一搏。此去虽然凶险,却也是达成所愿必经之途,若能凯旋,未来不会再有什么能阻碍你我。等我回来!兄长,替我照看好银银!我去了!”
浮星煜无声点头。
看着徐攸他突然想到了父亲,一样拥有匡扶天下殒身不恤的大义。
徐家总是有人对得起天下百姓的。
女皇惊艳世人的女子睥睨天下的豪迈气概在没有血缘的后辈身上重现,有徐攸是赵国的福气。
沈银怔在原地目送着徐攸上马离去直到背影看不见了,才擦干眼泪振作精神道:“我去筹集粮草,不管朝廷预备了多少,我要再填补得充足些!”
沈银连夜开始盘点自己的存款账目,做好了毁家纾难的打算。
浮星煜还望着虚空凝神思索,沉吟良久他才道:“萑萑,最近发生的怪事太多了,皇帝怎么会愿意徐攸作为主帅出征呢?”
崔萑也不解。
按理说国家还没有到危急存亡的时刻,没必要皇室亲征。虽然国内已经多年没有这样猛烈的战事,要找久经沙场的老将不容易,但比长公主老练的将才还是大有人在的。
要是为了提振士气而必须皇家血脉挂帅出征,还有个已经成年的三皇子。
皇帝分明已经很忌惮长公主封禅以来日渐增加的威信,为什么还要让她冒尖出头?
除非此去必然凶多吉少。
可皇帝凭什么笃定?
浮星煜默然立了很久,然后召来商玄,吩咐几句之后商玄便振翅飞入夜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从前我没能保护妹妹,徐攸是我看着长大的,遇见萑萑之前,我只有这一个亲人,我怕往事重现。”子时一过便是浮星煜的煞日,浮星煜埋头在崔萑颈窝,狐耳在他鬓边轻蹭,“萑萑,我怕,我怕人心狠毒胜过妖精……”
崔萑与他深有默契,轻拍他后背安慰:“未必会到如此地步……人心再恶总不至于……”
·
战火自兖州燃起,整个八月长安城都人心惶惶。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有关战事的塘报一日三传,京畿地区所有能被买到的米粮都被抢购一空,沈银不得不冒险出京以高价收购商户囤积的粮草,然后输送给前线。
九月来了又去。
十月沈银忙着给将士们准备寒衣,连月的操劳让她清瘦了许多,本来脸上还有些娇生惯养的稚气,如今已经眉目坚毅。
在京城内外提起沈银的名头,比沈万山还响亮些。她和徐攸齐名,是不让须眉的英勇巾帼。
随着天气的降温,且潼关也一直安稳,长安百姓们的焦虑心情渐渐平复了下来。
听着长公主一路得胜收复河东、河北,将叛军逼退到兖州境内的捷报,人心振奋日增定气。百姓们觉得剿灭叛军指日可待,热闹繁华的长安又回来了。
然而刚到十一月,初雪之时,兖州接连传来几封急报——
长公主孤军深入敌营,不幸遇伏被擒。
长公主宁死不肯降敌,被叛贼割下首级。
我军激愤反攻决意夺回长公主尸身,而叛贼纵火,长公主葬身烈焰,尸骨无存。
沈银听说消息当时便晕了过去。
浮星煜意识还清醒但呕了血。
前线瞬息万变,奏报一封接一封传回长安。
叛军投降,皇帝派钦差抚慰招安。
叛军斩杀钦差。
潼关失守。
长安臣民恍然惊醒,原来叛军假意投诚,实则是为了拖延时间暗度陈仓,待朝廷反应过来时早有一队人马已经拿下潼关,兵临长安城下。
长安守不住了。
皇帝仓皇出逃前发疯似的找到浮星煜让他解救赵国。
“你先把妹妹还给我。”浮星煜目光冷厉像看一件死物,“你为了不让她继位,演了这场大戏却被反噬,正是活生生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