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儿去东府了。”惜春不乐意去,但年节下,自己好歹也是东府的姑娘,又是东府设宴请客的日子,她嫂子早就亲自来请,因此惜春才去的。
“我哥哥,多了一个小妾。”惜春有些难以启齿,但还是觉得应该告诉黛玉,“那姑娘,我嫂子不让人讲,但我却见过,是齐国公府上一个姑娘,前些年来过府上做客的。”
黛玉一下子也呆住了,惜春还在讲话。
“我虽然消息不灵通,却也知道,那齐国公府被抄了家,府上女眷被发卖,在别人府上为奴为仆的,但这姑娘,情形似乎不同。”
黛玉想起冬至进宫时候,吴贵妃很得意,因为瑞郡王萧廷锴受到了天子的夸赞,而萧廷锴,恰好才会同刑部,处置完齐国公府的案子。
黛玉深谙本朝律法,既然是抄家,那齐国公府上的姑娘,不可能再去给官宦人家当妾室了。
惜春见黛玉似乎在想事情,好一会儿没说话。
喝了一口茶,惜春还想起来一件事情,又开了口:“还有一件事,蓉哥儿,以前虽然捐了个龙禁尉,但只是个虚职,但我如今听说,他现在是委署骁骑校,正经去当差的了。”
委署骁骑校?黛玉这下想通了:委署骁骑校虽然只是个八品官,但分在刑部办差。
黛玉于是问惜春:“那今儿东府请客,吴家或者是宋家,可有人来?”
见惜春似乎没懂,黛玉补充了一句:“吴家,就是吴贵妃家,宋家,就是户部尚书宋家。”
“林姐姐你这么一问,我想起来了,今儿我嫂子还特意拉着我去拜见了一位吴太太,我也没多想,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吴贵妃娘家人了,因为我听说什么贵妃的嫂子,当时不想应酬也没在意。”惜春对那位吴太太倒是有几分印象,白白胖胖的。
“我隐约记得,家里以前与吴家,并没有什么往来的。”惜春又说了一句。
黛玉与惜春对视,彼此都明白了彼此的意思:现在情形已经很清楚了,东府那边搭上了吴贵妃的线,贾蓉都跟着刑部做事儿了。
看来,东府已经打算支持瑞郡王了。
黛玉心想,难怪东府要闹着分宗,时间点也选的很好:年前分清楚了,年后各自待客,于是京中权贵们,基本上就都知道宁荣二府分宗了。
黛玉想通了一切后,安慰惜春:“没事儿,就算真有事儿,也还早着呢。四妹妹你不用担心。”
惜春不傻,从元春封妃开始,惜春就知道,有些事儿不一样了。但惜春从未想过,林姐姐会成为皇子妃。
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是熟读的,加上本朝先帝时候废太子事件杀伤力太强,惜春想不知道,都难。
惜春想了想,点了点头,起身:“林姐姐,那我先回去了。”
黛玉点了点头,问外头可有人跟着,亲自送惜春到了门口,看着彩屏举着灯笼,这才放心。
元宵一过朝廷开印,内务府就先登了荣国府的门。
这次,是来行大征之礼的——之前虽然赐婚,但大征之礼还未完成。
第52章大征之礼黛玉风光
皇子妃的大征之礼,在寻常人家叫做纳征,“纳”即是指聘财,而“征”就是“成”,按照风俗,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
而依照本朝规矩,内务府送来的东西自然也很丰厚,其中包括黄金五百两、白银一万两,再有各色绸缎布匹、玉器摆件。
同时,内务府会将皇子妃的朝服送来,因三皇子萧霆钧已经被册封了郡王,所以送来黛玉的朝服,就是郡王妃朝服的规格。
这样的大事,贾母自然要带着邢夫人王夫人并宝钗亲自迎接,黛玉自然也在。
“还请郡王妃先检查检查,朝服若有不当之处,臣等好送回内务府,让尚服局的人再改。”例行公事,虽然知道不会出错,但内务府的官员们还是这么说,而且已经改了口,称呼黛玉为郡王妃了。
内院交割后,贾赦贾政领着内务府来的官员等一起道外头吃茶。
这吃茶当然不是单单的喝茶说话,给红包才是重要的。
虽说大征之礼里头,有朝廷赏给郡王妃亲眷的一千两银子,但今儿贾赦贾政要花出去的,可不止这个数。不过嘛,贾赦想着,日后多了一个皇子外甥女婿,能得到不少好处,也就没那么在意花出去的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