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父皇是否还会继续追究有关官员,还很难说。而二哥从一开始,作为皇子郡王,极力推荐南安王,又在兵部跟着做事,到如今他还没有受处罚,兴许父皇还在考虑如何处置。
再者,萧霆钊听闻兴许今儿来参选的姑娘,有可能会被挑中给他做皇子妃,他就有些不乐意——他的心早有所属。
而且,现如今自己都要成亲了,父皇却丝毫没有要册立自己为郡王的意思,这也让他心神不宁。
相比他的兄弟们,萧霆钧看起来就气定神闲的多,但其实他心中,同样也有不安。
这份不安在和黛玉回到王府后,他就没再隐藏:“大舅舅做了兵部尚书,父皇还要调二舅舅到东南去,我们日后只怕要面临更为艰难的局面了。”
黛玉今儿忙了一天,并不知道前朝变化,听见这话后反应倒是很快:萧霆钧口中的大舅舅和二舅舅,自然是乔家兄弟了。
“大舅舅以前是兵部侍郎,这一升官是合理,但同时将二舅舅从甘肃调到东南,就有些让人意外了。”黛玉思索着,“父皇对东南还有想法,再次开战不可避免,二舅舅过去,应该不是主帅吧?”
“现在不是,父皇让左清老将军去当主帅,但意思很明显,老将军年纪大了,主要还是得靠二舅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战,到时候说不定就是二舅舅为主帅了。”萧霆钧很清楚,大舅舅和二舅舅的这一官位变动,朝廷不少人的目光,肯定都会盯着自己。
以前韬光养晦比较容易,现如今要站出来,需要更加谨慎。
“而且,若是我猜的不错,此番,父皇会将左家姑娘,指婚给五弟。”萧霆钧补了一句。
“父皇,会同时册封五弟为郡王吗?”黛玉问。
“这不好说,哦,还有一件大事。”萧霆钧差点儿就遗漏了一件事,“吴贵妃的父亲,吏部尚书吴炳成吴大人,写了辞官的折子。”
什么?黛玉深感惊讶,与萧霆钧对视,两人都沉默了一会儿。
“这,是想以退为进?”黛玉说出自己的想法。
“兴许是,又或者,吴大人怕父皇会处罚二哥。”萧霆钧直言,“真要是处罚,二哥的郡王之位,兴许保不住。"
不只是他们小夫妻,就是宫里的吴贵妃,得知父亲要辞官,也是相当惊讶的。
当即派人递了话回去,很快,吴贵妃的母亲,吴老太太就递了牌子进宫来。
第111章及时隐退保全族人
吴老太太年纪大了,一向是不大进宫的,可这一次她知道自己必须进宫去了。
吴炳成要辞官,是早就和老伴儿说过的——东南战败,吴炳成就很清楚,天子肯定会严厉惩罚有关官员,这可是太上皇去世后的第一战,兵力又远超对手,居然打输了,于公,对不起阵亡将士和天下百姓,于私,天子脸上无光。
吴炳成看完战报后,就已经生了辞官之意,等他看着南安王府和治国公府被抄家,整个想法越发坚定了:天子往日就很讨厌这些世家大族,尤其是躺在功劳簿上,子孙没有出息的这种人家。之前的甄家,理国公府齐国公府,就是例子。
现如今又战败,更是给了天子严惩的理由。
吴家虽然不比四王八公这样的人家,但到底也经营多年,如今宫里有贵妃,又有瑞郡王,那就要谨慎些才是。
瑞郡王妃还是户部尚书的孙女儿,两家合在一起,实在太惹眼了。
于是吴炳成赶紧上了辞官的折子,虽然天子到目前还没有答应,但自己只要坚持,大概天子会同意的。
吴贵妃却没想明白,她见了母亲就很着急:“父亲是怎么想的?竟然要辞官?这东南的事儿,跟吏部又没有关系。”
兵部尚书被罢官,吴贵妃很清楚都是东南失败的原因,可父亲是吏部尚书,跟东南没有直接关系,在吴贵妃看来,是不必辞官的。
“如今南安王府没了,治国公府也没了,加上京城好些有关官员,老二那边一下子少了很多帮手。若是父亲辞官被圣上允了,吏部就只怕更不听老二的了。”吴贵妃很清楚,父亲在朝多年,影响力是很大的。
吴老太太反倒是不紧不慢的开口:“娘娘这话,就不对了,吏部是陛下和朝廷的,怎么能说听瑞郡王的呢?”
老太太一句话让吴贵妃清醒了几分,她揉了揉眉心:“母亲,我这是太着急了,最近看着朝中一堆事儿,又帮不上忙。人走茶凉,父亲要真是离开了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