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刚来地府的时候,他们还试过询问其他先王。
&esp;&esp;结果穆公过于守礼、孝公实在君子、惠文王总和昭襄王意见相左、武王不想管事、孝文王拒绝当出头鸟、庄襄王说他辈分太低不方便越过先祖做决定。
&esp;&esp;这次询问昭襄王,果然也得到了画风很眼熟的指示——
&esp;&esp;昭襄王秦稷表示:
&esp;&esp;“给寡人多来几队,白起那家伙本来答应得好好的要给寡人当护卫,结果听说了政儿的事情他就叛变了。寡人这里缺人,非常缺人。”
&esp;&esp;白起现在跟着蒙恬他们一起排班,给骊山陵当守将。毕竟在昭襄王那里只能当个光杆司令,在这里却可以统领兵马俑,追忆生时的风光。
&esp;&esp;“其他先王你们看着安排,要是他们回家看到之后说不要,就都给寡人。寡人不嫌多,回头还能带出门去炫耀。”
&esp;&esp;众人:……
&esp;&esp;看出来了,昭襄王这是在变着法地给自己多要点兵马俑当跟班。
&esp;&esp;他估计是猜到了有些先王不会要,故意怂恿大家给他们送,这样人家不要的就都是他的了。
&esp;&esp;秦稷还在畅想:
&esp;&esp;“等寡人这里的兵马俑多了,就可以把白起哄回来了。寡人的军队都给他管,他一定非常心动。”
&esp;&esp;黑龙:想要个龙俑军团给我当小弟
&esp;&esp;将闾忍不住感慨:
&esp;&esp;“我大兄要是昭襄王之子就好了。”
&esp;&esp;其他人疑惑地看向他,昭襄王感慨这个他们还能理解,怎么连三公子也这样想?
&esp;&esp;将闾压低声音解释:
&esp;&esp;“这样大兄就去和昭襄王父子情深了,可以把父亲让给我们。”
&esp;&esp;没了霸道的大兄,父亲对下面的儿女大多一视同仁。大家都能分到更多的宠爱,没有谁特别受宠招人嫉妒。
&esp;&esp;众人:……
&esp;&esp;公子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话太子殿下可能并不会和昭襄王父子情深。
&esp;&esp;父子情深的前提是当爹的要做个人,昭襄王那样的换什么儿子过去都没用。
&esp;&esp;而且没了太子,大秦托付给谁去?其他公子公主看着都不太能顶事啊!
&esp;&esp;将闾张嘴一秃噜:
&esp;&esp;“不是还有我大侄儿桥松——哦!桥松是我大兄生的,那没事了!”
&esp;&esp;将闾选择换个话题:
&esp;&esp;“你们当真要给昭襄王送一堆兵马俑过去吗?”
&esp;&esp;这个问题,身为臣子不好自作主张。
&esp;&esp;要不要询问陛下?
&esp;&esp;可是总打扰陛下也不好,不能什么事都要陛下亲力亲为,何况陛下今日似乎还有要事要办。
&esp;&esp;公子高叹息一声:
&esp;&esp;“寻常这时,我等都是寻大兄决断的。”
&esp;&esp;从很久之前开始,大兄就能敏锐抓住父亲的想法了。所以父亲忙不过来时,询问大兄总没错。
&esp;&esp;更何况后来大兄被立为了太子,还不是没实权的太子,而是享有半君地位的那种,做起决断来更加理所当然。
&esp;&esp;他们其他人也不是做不出决定,只是为臣者不好越过君上私自定夺。
&esp;&esp;李斯刚要提议可以先商议好对策,再呈给陛下批复。这样陛下只需判过还是不过,不用费额外的心思。
&esp;&esp;张良忽地想起什么,出了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