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成,就这样,寡人有事就先走了。”
&esp;&esp;没了老顽童打搅,始皇终于可以静心听一听蒙毅讲述其他位面的发展。
&esp;&esp;蒙毅斟酌着词句:
&esp;&esp;“有些大秦长公子去得早,所以被公子胡亥捡了便宜。”
&esp;&esp;这个回答是符合始皇预期的,但始皇看出来了,蒙毅在避重就轻。
&esp;&esp;他敲了敲桌案:
&esp;&esp;“如实说。”
&esp;&esp;蒙毅只好实话实说:
&esp;&esp;“大部分位面中陛下与长公子因政见不同而父子失和,长公子被遣去同兄长一起戍边,陛下却带幼子在身侧相伴。”
&esp;&esp;“后来陛下猝然染病,命臣去祭祀山川。不等臣归来,便病入膏肓。只得给长公子送信命其回京治丧,却不想被奸人钻了空子。”
&esp;&esp;“逆贼赵高扣押了陛下的圣旨,待陛下驾崩后,说动了李丞相篡改遗诏。他们扶持公子胡亥上位,还矫诏令长公子自刎。”
&esp;&esp;说到这里,蒙毅说不下去了。
&esp;&esp;他知道陛下最不想听的就是之后的发展。
&esp;&esp;始皇抬眸看他:
&esp;&esp;“扶苏是如何应对的?”
&esp;&esp;蒙毅艰难地回答:
&esp;&esp;“长公子他,他说‘父赐子死,无需再问’,便拔剑自刎了。”
&esp;&esp;始皇猛地按在桌案上,豁然起身。那桌案应声而裂,坍塌在地上。
&esp;&esp;魂体是以功德论战斗能力的,始皇显然还没习惯自己这爆发时惊人的力道。不过他也没在意倒塌的桌案,只居高临下地审视着跪地请罪的蒙毅。
&esp;&esp;蒙毅说自己不该在路上耽搁,若当时及时归来了,有他盯着,必不可能发生此事。陛下若是生气,便责罚他吧。
&esp;&esp;始皇没有责罚他,而是重复了一遍:
&esp;&esp;“扶苏拔剑自刎了?”
&esp;&esp;蒙毅脑袋低垂:
&esp;&esp;“是的。”
&esp;&esp;始皇忽然就冷静了下来。
&esp;&esp;他坐回了位子上,弯腰去触碰碎成几瓣的桌案。用功德将之修补好,任由侍者俑上前拾取散落一地的物品。
&esp;&esp;蒙毅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陛下是否是气到极致反而冷静了。
&esp;&esp;始皇眉眼淡然:
&esp;&esp;“那不过是旁人的儿子,朕教养长大的太子绝不会如此意气用事。既不是朕之子,朕又何必为他们的选择而生气?”
&esp;&esp;他可以因李斯、赵高等人的悖逆而震怒,也可以因胡亥的残暴愚蠢而冷笑。但其他扶苏做的事情,他总不能迁怒到自家孩子身上。
&esp;&esp;自有旁的始皇帝会去处理,而他不过是个与之无关的旁观者罢了。
&esp;&esp;都是成年人了,自己做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
&esp;&esp;无论那里的扶苏是一时冲动自杀、懦弱不敢反抗自杀、还是为大局着想主动自杀给“被父亲立为太子”的幼弟让位,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esp;&esp;蒙毅觉得不对吧,他们陛下有这么好脾气吗?
&esp;&esp;果然,又见始皇抽出了腰间的泰阿剑:
&esp;&esp;“扶苏的选择朕不会置喙,可那些胆敢欺辱朕爱子的东西,朕必斩之。”
&esp;&esp;蒙毅:舒服了,这才是我们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