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地府创造 > 100110(第3页)

100110(第3页)

可是,就算王莽复古的极端倾向已经显豁到直接写脸上了,支持他的人依然大把大把;甚至狂热支持的铁粉中,还有不少地方官吏、游侠,乃至刘姓宗室——这些人难道不明白,如果王莽的尊孔复古真的付诸实践,那第一个倒血霉的就会是他们?

一群儒家原教旨主义的眼中钉居然还卖命支持一个铁血的极端儒生,这魔幻程度大约等同于白羽鸡支持肯德基疯狂星期四;以至于皇帝读这一段时读得恍兮惚兮,几乎怀疑《汉书》是遗漏了什么关键的付费章节,以至于前后行文出现了致命的疏漏——一群鸡卖力支持疯狂星期四,这河狸吗?这河狸吗?!回答我!

但现在,残酷的现实就给了他一个重重的耳光,告诉他不要在事实面前谈这些无聊的逻辑。如果一群仰仗商品经济存活的小商贩可以自费传颂儒生废除货币的传单,那百年后的官吏游侠凭什么不可以推崇一个品德高尚的儒教圣人?甚而言之,这些人倒向儒学原教旨主义的理由,恐怕都是如出一辙——

“想必百年后的人也是同样的心情吧。”皇帝冷冷道:“长安的小商贩对劣钱太不满了,所以宁愿支持儒生的狂论,以此发泄愤恨;百年后的人呢?他们对汉室的不满也到达了顶点,当然会倾向于一个冠冕堂皇的道德君子,哪怕……”

——哪怕这个道德君子的政治主张,其实条条都是杀人的快刀。

刘先生有些无言。显然,百年后人们对汉室的不满,百分之八十都源自于“他”闹出来的祸患。官吏、游侠、宗室,各个都是在汉武帝的铁血手腕中领教过惨烈滋味的受害者,以至于创巨痛深、磨牙吮血,百余年依旧不能忘却;时时刻刻都在寻觅缝隙,伺机要给武帝的基业来一发痛击。事实上,早在武帝崩逝之时,有关汉运衰落、天命更替的谣言,就已经此起彼伏,甚嚣尘上;而王莽所得到的这种狂热追捧,不过是情绪积蓄多年之后的总爆发而已。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孝武皇帝给后代挖的大坑——霍光填了十几年,宣帝填了几十年,靠着尽力裱糊勉强裱糊得像那么回事;然后元帝成帝裱糊不住,事情瞬间就来了个大崩盘。

当然啦,鉴于这个大坑对于活皇帝来说还只是可以规避的“未来”,所以真正应该为之负责的,似乎只有盖棺定论的死鬼——而老登本人亦颇为尴尬,不能不哼了一声,做出锐评:

“……不过是蠢货发疯而已。”

“的确是蠢货发疯。”皇帝大表赞同:“可是,蠢货的疯狂也有自己的力量。”

白羽鸡支持疯狂星期四看上去是个笑话。但要是这群疯批饲料鸡真把疯狂星期四活动给办成了,那估计养殖场里的所有动物就都该笑不出来了——便如王莽当年上位后的故事。

疯子怎么了?疯子的力量也是力量,傻x的共识也是共识。如果真有一群蠢货在发自内心的相信一个极端理论,那么无论这论调多么荒谬,上位者最好都不要小瞧它的破坏力。

“一开始收到这些揭贴时,朕非常不快,同时还觉得荒谬。”大概是提前发泄过了火气,皇帝脸色相对平和得多,但显而易见,在最初看到内容时,他的反应绝不只是什么“不快”:“不过,朕派到其余地方的使者也陆续送回了消息。说这样的论调并不止于长安,多日以来议论随着揭贴扩散,在关中各处都有了影子。”

在关中各处都有了影子,那说明并不是什么某个强大的幕后黑手在暗自操纵——因为如今的局势之下,有这个能耐控制整个关中舆论的,有且仅有皇权一个;但如果不是显要的宗室或者外戚在强力操纵,那无论这个舆论是以什么方式扩散,至少都说明了一种真实存在的情绪——这就足以让皇帝迅速平息那狂躁的愤怒,感到莫大的震动了。

与后世信息技术泛滥成灾,组织几个水军就能在短期控制气氛的癫狂舆论场不同;在如今这个时代,朝廷上下对文字依旧有着基本的敬畏与尊重。即使京城的印刷术与造纸术成功压低了传播的成本,能够识字断文、出口成章的人物依旧寥寥可数。更不必说,为了防止朝廷从印刷作坊查出揭贴下落,不少人传播的传单还是手写——用左手誊抄的字迹。

要是有人在网上复制个几千字到处粘贴,你可能只会觉得他是闲得无聊的职业水军,除了感叹浪费经费以外毫无触动;但要是此人毅力强极绝伦,能忍着寂寞用左手写几十万字扩散传播,那恐怕你就得认真考虑考虑自己的安全问题了——行动力强到这个地步的人物,是可以轻易招惹的吗?

一夫敢死,万人莫当;万夫敢死,天下横行。皇帝只消数一数传单的数量,被冒犯的愤怒就即刻烟消云散,转为另一种警惕:从这个数量上来看,无论传单上的思想多么愚蠢低级,现在都至少有一群行动力爆表的疯子在坚定不移的笃信着这套谬论,并决心以生命来践行它。这些人敢在长安传播如此忤逆的理论,估计是早就做好了殉道的准备;而面对一群连殉道都不畏惧的疯批,皇帝似乎也的确……

老登抬了抬眉:“所以你就心慈手软了?”

“也谈不上心慈手软吧。”皇帝彬彬有礼道:“毕竟你也用过霹雳手段,效果又是如何呢?”

老登晚年大逃杀,杀来杀去朝堂一空,最后还是没有按住儒家搞极端化。就算现在皇帝的手段更高明、更精细,真把制造这股思潮的罪魁祸首找出来宰了,又能改变什么局势?甚而言之,如果这罪魁祸首足够聪明也足够狠心,自己站出来承担下所有责任,坦然受之而伏罪自杀,那他就等于殉道殉教,可以拔宅飞升,立成圣人——怎么,皇帝要替儒家生造一个继于孔子之后的圣灵么?

老登噎了一噎,没有回话。当然,他也确实有点回不出话来。归根到底,武皇帝(两个都是)最擅长的手段不过大棒加甜枣,打一巴掌揉三揉;但要是遇上软硬不吃,一心一意追求乌托邦的疯批,那这一切的技术都很难发挥作用。

事实上,又岂止是武帝的做法失效呢?武帝之后还有数代君主,但无论是贤明如昭、宣,还是寻常如元、成,皇帝们百般折腾,最大的能耐也不过是与儒生虚与委蛇,拼命押后那注定的结局而已;但无论上面如何的腾挪、敷衍、搪塞,儒家狂信徒们日拱一卒,不屈不挠,却必将达到自己渴慕的结局——他们想要一个乌托邦,那皇帝就必须给他们一个乌托邦;要是皇帝不愿意,他们就自己来抢。

总而言之,阴狠毒辣的权谋和暴力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但唯有那剩下的百分之一无法解决的难点,才是整个体系中最本质、最麻烦的关键。

现在,这个麻烦的关键终于扑面而来,却再也容不得再做犹豫了,老登沉吟片刻,终于道:

“不能再坐视儒生这么搞下去了。”

的确不能再坐视了。从现在的局势看,儒生们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理论、自己的体系,拥有了自己的拥趸,搞不好还整出了一批狂信徒——后世王莽篡位时的黄金配置,此时已经粗粗显露了端倪。要是处置不当,那这批狂信徒持续扩散,一定还会把帝国拖到万丈深渊中去。

不过,单单说这么一句狠话,似乎也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皇帝只是看着老登,没有说话。

老登稍一犹豫,到底还是叹了口气:“……好吧,我会去找姓穆的谈一谈。”

“阿嚏!”

穆祺揉了揉鼻子,疑神疑鬼的看着四面,但一眼望去,并无异样;只有鸡蛋摊前人流如织,衣着各异的男女围着前面一块极大的招牌,叽叽喳喳,议论不休,而他——一个字也听不懂。

没错,虽然摆摊已经摆了七八天,但迄今为止,穆祺仍然很难分辨陇右的方言。前几天里靠着刘先生的协助,他还能指手画脚,靠着肢体语言与顾客勉强沟通;刘先生一走了之以后,他就干脆直接摆烂,在摊子前立了一块大大的木牌,画了一颗鸡蛋、一枚铜钱——一个大子一个鸡蛋,概不讲价,省得大家麻烦。

虽然纯粹是为了自己方便,但这个价格似乎也相当之有性价比。三国时代的禽类驯化并不成熟,百姓们豢养的鸡肉料比极低,十天能够下两个蛋都算是不错的;要不是逢年过节或者干脆养鸡为生,平日里买个鸡蛋也颇为费力,价格还相当高昂。如今摊贩上物廉价美,供应又极为充足,所以前来看货的人居然相当不少,这几天口口相传,不少人大着胆子到鸡蛋摊子前逛了一圈,不管买与不买,至少现场气氛搞得很热闹。

穆祺并不在乎卖鸡蛋的这几个铜板,所以很大方的任由往来的商贩围观;只有实在拥挤不堪的时候,才会摸出个红色喇叭来招呼让开——商贩们听不懂他的招呼,大致知道会从木盘边挤挤挨挨地挪开,站在稍远的地方继续围观;从围拢的地点看,他们感兴趣的还不止是鸡廉价蛋,而恐怕更多是那块木牌——彩色的、挺拓的、惟妙惟肖的图案;在审美高度匮乏、日子非常无聊的古代,这样一点古怪的图案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极大的新奇,足够他们仔细观摩、围得密不透风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围得太密集了,以至于隔着重重的人头,根本不能发现什么异样。直到被挤在外围的行商忽然一声长叫,四散奔逃,摆弄着喇叭的穆祺才愕然抬头,看见一支长箭破空而来,正中木板;于是几十斤重的木头哐当翻倒,哗的一声砸中了下方的竹筐;蛋壳横飞、蛋液四溅,咔咔就来了个鸡飞蛋打!

“哎呀!”穆祺惊呼:“我的鸡蛋!”

说完这一句后,他停了一停。此时围观的行商已经彻底炸锅,哭喊着到处逃窜,四面践踏一片狼籍,将剩下那几筐鸡蛋也全部掀翻,踩得是七零八落,无一幸免。而穆祺端坐在几个被掀翻的竹筐之中,既未逃窜,也未躲藏。他甚至——甚至愣了一愣,然后从兜里摸出一个小型的录音机,然后按下了开关:

……“哎呀,我的鸡蛋!”

“……还是有点端着。”他嘟囔道:“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他只能站起身来,用肩膀上的摄像头正对着逃遁的人群。等到人群的尖叫与嚎哭已经高入云霄,确定可以被摄像机完美录入,他才酝酿情绪,高亢而不失清晰的嚎出自己的悲痛:

“——哎呀,我的鸡蛋!”

“这可是我补贴家用的鸡蛋呀,被打得这么稀烂,该如何是好!”

——话说他要哭泣吗?要凄厉嚎叫吗?要跪地哀痛吗?似乎……似乎也实在不必吧?

第103章

叫完这一声后,穆祺依旧坐在原地,一动不动,翘首以盼;而空中的箭矢嗖嗖划过,或横或斜,角度刁钻,惊得人群恐慌呼叫,拼命奔逃,再也顾不得自己的家当;也不过就是片刻的功夫,原本还挤挤挨挨的喧闹市集就一散而空,只留下满地的狼藉。

显然,这些箭矢应该是出自斥候的手笔,估计是要惊散人群打扫战场,为后面的部队腾出空间。之所以射木板射空地射天空,也是免得死伤太多尸体横藉,后续难于收拾,而绝不是出自什么心慈手软的善意。因此,如果有不识相的货色一定要拦在战场中间碍手碍脚,这些前锋也绝不会高抬贵手。

穆祺在原地坐了一刻钟,看到远处烟尘滚滚,已经隐约露出了军马奔驰的身影。这些借山势而下的骑兵来势极快,眨眼的功夫便冲锋将近数百米,顷刻间逼近了这一片菜地旁的小小空地。当头的披甲壮汉高声呼啸,反手从背后抽出长弓,弯弓搭箭,一击脱出——强弓劲矢,力道凶猛,足以将没有防护的人体一穿而过,刺成一个大号的糖葫芦,是这个时代最凶狠的武器之一。

但穆祺依旧没有动,他只是眼睁睁看着利箭从头顶半米处飞过,嗖一声插入地面,箭尾的羽毛犹自在激烈晃荡——快马上空手瞄准,那个准头当然是不能指望的,真以为人人都是霍去病不成?

不过,即使没有射中靶心,这当面的一箭也足够表达恶意了。所以穆祺清一清喉咙,按下了录音设备的开关,开始朗朗念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