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地府创造 > 130140(第2页)

130140(第2页)

穆祺松开了手:

“喔,是这样啊。”

被迫目睹了全程的董仲舒:…………

喔什么喔,是什么是?你还很自豪不成吗?!要知道,这一句话微言大义,真不知道耗费了儒生们几多心血,那真是高妙玄深、穷参造化,所谓替圣人立言,无一字无出处。这样美妙绝伦、足以为万世师法的论证,居然就被这样一笔带过了!

他们预备多日、多达数万字的精深剖析呢?他们字里行间的细心诠释呢?他们之于经典的继承与发扬呢?在这样简单粗暴、低俗直白的翻译之后,经典的美感与玄思荡然无余,纯粹就是一句毫无思辨可言的普通大白话了!

这合理吗?这正确吗?这对得起他们的心血吗?

可惜,董仲舒没有时间表示抗议了,因为皇帝再次开口:

“那么,圣人又是如何从天地处取得大道的呢?”

这又是一个排练过的问题,董仲舒立刻就能作答:

“万物禀受于天、发源于天,自可与天地相感通、相应合;圣人不过是体察此理,才能以己度人,以心度心,领会天地的大道。”他徐徐道:“人事有善恶,天地有休祲。人君恭行美政,天地即降生吉兆祥瑞;人君肆为不道,天地即降生灾祸妖异。所以天子详细察知天地的征兆,当然也可以效法圣人,体会大道。”

说完这字斟句酌的最后一句。董仲舒缓缓竖起笏板,逐个打量过高处神色各异的贵人——这是至关重要的论述、最紧要的精粹,绝不许任何人打搅;所以他仔细端详着最关键的那几个人的脸色,随时提防着不对——皇帝、大将军、霍去病,以及——啊,以及那个脑子明显不正常的方士。

还好,这一次董仲舒说得很清楚,很直白,连穆姓方士都立刻就听明白了。他恍然大悟:

“……原来是天人感应论呐!”

没有人说话。这一次穆姓方士的判断确实不错,所以不会有人驳斥他;但出声赞同,似乎也等于将自己的层次拉到了与方士旗鼓相当的水平,所以想来想去不好开口,只有保持沉默而已。

面对这样的沉默,穆某人却并不尴尬。他若有所思:

“皇帝做得好,天上就降灵芝灵草这样的祥瑞;皇帝做得差,天上就降洪水日食这样的灾祸,皇帝根据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的好坏反应,就可以总结出天道的规律——敢问董博士,大致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说实话,这样的描述实在古怪,听起来天道不像是伟大的真理,倒更像是台死板机器。但董仲舒稍稍一愣,还是只有承认:

“……不错。”

穆祺道:“可是我不大敢苟同。”

这是打算正面对敌了?这也没有关系,横竖来之前他们已经做了重逢的准备,足以应付一切来犯之敌。董博士不动声色:

“请穆大夫指教。”

“不敢提指教二字。”穆祺道:“只是有些疑惑而已……敢问董公,天上日食和月食这样的灾祸,都是因为国中人事不修,所以感召而成吗?”

“当然。”

“可是,根据在下的测算,五十日后长安就能观测到日食诶。”穆祺眨着眼睛:“我对董公的理论很好奇,所以能不能请董公为我们验证一下天人感应的妙用呢?譬如说,请董公上台执政,料理国事修正朝廷的过失,推行符合天心的美政;这样一来,日食是不是就会自动消失,再也不降临呢?公开验证,绝无疑义,这多是一件美事啊!”

董仲舒:???!

那刹那之间惊愕万状,以至于养气多年的董博士都险些绷不住失态了——他之所以骇然惊异,还不是因为什么言之凿凿的“五十日后日食”的预言,而是“上台执政”的疯话——上台执政也是你能说的吗?!谁来处理国政也是你可以妄议的吗?!你对你的九族有什么不满吗?!

董仲舒迅即转头,几乎是以恐惧的神色望向了御座之上的皇帝陛下,被冒犯权威的皇帝陛下——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皇帝没有对这样的无礼显出什么怒气,相反,他居然笑出了声。

“……其实这个建议也很不错,是不是?”皇帝侧头对大将军道:“不妨试一试嘛,反正也不麻烦。朕看,可以让公孙弘和歇息歇息一个月,先让董博士管五十天的朝务,践行一下他的‘美政’,看五十天后会不会有什么日食,这也很好验证嘛。仲卿以为如何?”

大将军嘴角一抽,没有说话;皇帝则略不以为意,兀自悠然开口:

“当然,既做判别,自然要有个赌注……这样吧,如果五十日后真的没有日食,那么朕就拜董博士为丞相,封侯,其余弟子列九卿;以天人感应说为官学,不许邪说妄议——譬如说,这个穆姓方士非议圣学,到时候就应该直接斩首谢罪,以儆效尤。”

姓穆的方士嘴角也开始抽抽了,不过,他一句话也憋不出来,只能听天子继续发挥:

“当然,五十天后要是还有日食,那就有点不大对了……真到了那个时候,就直接夷灭三族,怎么样?”

董仲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第132章

营帐中寂静一片,没有一人出声。众人茫然不解,面面相觑,只敢以近乎畏惧的神色望向御座上的天子——说实话,皇帝以这样调笑的口吻随随便便的说出这样近乎疯癫的话,看起来真的很像是滑稽无理的玩笑;但身为随行侍奉的近臣,对天子知根知底的自己人,却没有一个敢真把皇权的戏谑当纯粹的玩笑听——要知道,当年皇帝预备收拾匈奴的暗示,也是在这样近乎玩笑中泄漏出去,风行上下的!

——所以说,这到底是嘴瓢了说的胡话呢;还是又一轮意味深长的暗示呢?

这样微妙而紧张的猜测持续了片刻,在场唯一有资格出面的大将军终于向前一步,低声开口:

“陛下,丞相的职分何其重大,择人自当慎重,似乎不宜于一言而决,过于随便……”

没错,就算卫将军出面缓和,也只敢拿丞相的位置说事,而不能为董博士与诸儒生的三族辩护什么——丞相的职权何等重大,怎么能用这种近乎于赌赛的滑稽借口来随便安排呢?皇帝自然应该百般谨慎。至于什么“诛三族”嘛……哎,严格按照汉律,要是董博士真的没法验证他的天人感应,那就是百分百的欺君;以汉律之严酷,欺君的下场到底如何,那还容得一丝妄想么?

“谈何一言而决?”皇帝不以为意:“如果董博士的学说真能印证,那就等于找到了一条修习天地大道的捷径。这样昭明天心、发扬至理的大功,仅仅以一个丞相报答,恐怕还远不足以酬庸。”

这话说得入情入理,不但大将军无话可说,就连穆祺都连连点头——他倒不相信什么“昭明天心”(要不您老把大统一论的方程给咱们写写?),但要是董博士真能发功修改日食规律,那从古至今一切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都该爬起来给他老人家磕大头,区区一个丞相又算什么?我看刘登家皇帝的位置也不是不可以坐一坐嘛!

人家都能发功改变日食了,你还和人家讨论什么君臣父子,那不是听着都好笑吗?

金口玉言,再三重复,连大将军都无可辩解;所以近臣们一片沉默,唯有望向屹立下方的儒生们——事已至此,只能看你们自己发挥了;总不能大家兴高采烈,预备吃瓜,最终却吃出一个灭三族的大瓜吧!

面对这样的瞪视,寻常儒生额头已经有冷汗渗出;但董仲舒毕竟是董仲舒,虽然刚刚被一把偷袭,大为惊愕;但这片刻的迟疑之后,神色居然已迅速恢复了平静;他抖一抖衣袖,从容作答:

“陛下这样的举止,恐怕已经有了试探天心的意思。用心不诚,何以求道?虽有命,臣不敢与闻矣。”

皇帝皱了皱眉:

“足下不是再三宣扬,只要施行善政,就能感动天心么?朕让你做丞相,一心一意的推行你的理念,何谓之不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