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你们可别怯场,他们要是敢盯着你们看,你们就骂回去或者是结伴一起走,总之别在他们面前晃荡,你们要是怯场了,他们就敢找麻烦。”
&esp;&esp;陈腊梅等杨桂英说完就说起了村里的另一些事:“我们村干活都是分小队的,到时候可不是你想选哪队就哪队的,是要抽签的。”
&esp;&esp;两位大婶你一言我一语的,到给江盼鱼他们讲了不少他们当地村子里的一些事儿。
&esp;&esp;火车足足行驶了两天一夜后,在傍晚时分,终于到达了北省。
&esp;&esp;坐了这么久的火车,几个人都是腰酸腿疼的,一动都感觉骨头在作响。
&esp;&esp;几个人早前就商量过了,几个女孩子先下火车。
&esp;&esp;然后男生在火车的窗口处把几人的行李搬出来,然后几个人再会合。
&esp;&esp;出了站台之后,一看时间都已经将近七点多了。
&esp;&esp;这个年代可是没有路灯这种东西的,天又黑得早,几个人不得不在火车站里先对付一宿。
&esp;&esp;等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一群人才背着行李步行到汽车站。
&esp;&esp;乘坐汽车下县城,还得再转车到乡镇,再步行找到知青办。
&esp;&esp;到了知青办,还得知青办的人去通知人来接他们。
&esp;&esp;这一天折腾下来,一个个都人仰马翻的。
&esp;&esp;疲劳再加上饥饿的身体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辗转公交走了一整天,到了知青办的时候,一个个都瘫倒在地,动都动不了了。
&esp;&esp;就跟隔夜的韭菜一样,蔫蔫巴巴的一点精神都没了。
&esp;&esp;而杨桂英和陈腊梅两位选择在抵达了镇上之后就和他们分开了,她们是本地人不用的人来接就自行回家了。
&esp;&esp;几个人稍微歇了一下,然后从知青办里倒了几杯热水,就着自己身上带来的干粮吃过饭,才算是缓过了一点劲。
&esp;&esp;到了晚上的八点多,总算是来了几个人来接应他们这一批新来的知青。
&esp;&esp;事实上在知青办等着人来接的,可不单单是江盼鱼他们几个人。
&esp;&esp;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足足有三四十人呢,在今天晚上都汇聚到了一起。
&esp;&esp;来接应知青的都是下面的几个村的大队长,因为是事先早就分配好了的,知青们也很快就找到自己要分配去的地方。
&esp;&esp;江盼鱼他们是被分配到到双林县玉山镇下面的连山村。
&esp;&esp;连山村的大队长,一副典型的农民打扮,看到江盼鱼他们就一指自己身后的板车:“行李放上来,等一下要走回去的。”
&esp;&esp;不用背着行李,几个人都高兴了一些,纷纷把行李放到了板车上。
&esp;&esp;又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个人来到了连山大队长这里。
&esp;&esp;大队长核对过名单之后,就带着知青们离开了知青办,往连山村走去。
&esp;&esp;因为是摸黑走路,一行人走得慢,在路上,知青们也和大队长说上了话。
&esp;&esp;众人很快就了解到了连山村的一些情况,比如村里的劳作是分成十个小队的,他们这一批知青到时候会被打散并入到各个小队之中。
&esp;&esp;大队长说的和杨桂英陈腊梅所说的事情倒是分毫不差。
&esp;&esp;因为他们是新来的,没有粮食可以吃,村里会先借给他们一部分粮食。
&esp;&esp;等到年底算工夫分粮了,再从工分里面扣出来。
&esp;&esp;如果工分还有的话,就可以换成粮食来吃,当然想换钱也可以,这也是一种常规操作了。
&esp;&esp;不过他们现在要是手里有钱的话,也可以拿钱换工分,工分再来换粮食也是可以的。
&esp;&esp;一班人到了连山村都已经是九点多了,夜幕下的连山村十分地静谧,这里就是整个故事开始的地方。
&esp;&esp;大队长带着他们去大队办公室做了登记,在这个空档又有人来了,大队长指了指来人:“他叫李高阳,是知青点这个集体户的户长负责人,有什么事找他就行了。
&esp;&esp;你们都跟他先去知青点,你们先安顿睡一觉,明天一早到粮仓那边先领你们的粮食,把该办的事情都办了,短了什么,缺了什么就抓紧时间去办好,一旦下地干活了就不能随便请假了,那是要扣工分的。
&esp;&esp;李高阳这人就教给你了,该怎么安排按照规矩来。”
&esp;&esp;“知道了,大队长。”李高阳应了一句,就领着新知青一路走到了知青点。
&esp;&esp;江盼鱼打量了一下,知青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总共就一排连房,门上挂着不同颜色的门帘,深色的是男生宿舍,浅色的是女生宿舍,门帘是草珠子做的是厨房。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