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信里涉及到,当年被贬谪的九卿毕安!
虽然毕安已经离开洛阳,可毕氏还在啊,何不问问毕府之人,信的真假呢!
毕诺叔父毕崇在应邀参加一场同僚聚会时,就被问到了此事,起初他只摇头什么都不愿意说,后来灌够了酒,当即就哭起来,替自己兄长委屈。
“当年我家迫于杨氏势大,忍气吞声,如今却是不愿意再忍了!信上所说,确有其事!”
毕崇这样一个有名有姓的家族长都实名认证了,传言便更加汹涌了。
毕府,毕诺也难得迎接了一位客人。
道袍郎君从白马山回到了洛阳,他只为问一句,“传言是真还是假。”
毕诺只回了一个字,真。
玄道便笑了,笑的嘲讽,眼角却隐约有泪。
杜邵年少时,便是一个惊才绝艳之人。
他和普通的世家子弟不同,在魏晋这个年代,他拥有着很离奇的梦想,他是一个以拯救苍生为己任的人。
便是玄道这样眼高于顶的人,也曾经拜倒在他的风华下。
可是这样的人,却死于政治斗争。
而害死他的人,杨乘,却接替他成为了大晋士人的象征。
多么可笑。
“当初风头不对,朋友们皆劝他避避,可是他坚持……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故道远而弥厉。就这样直到死,哈哈哈!”
毕诺端起茶杯,安静倾听着允道的话。不由想起那日,杨瑾之对允道的评价来。
只渡自己,不渡旁人吗。
这场不见血的绞肉场,所有涉及的人,究竟谁能够真的置身事外呢。
邈思,逸风,玄之,允道……又或者是遗世独立的杨瑾之?
杨氏的家主书房里。
杨乘和杨瑾之,这对堪称模范父子的人,便是这么多年第一次发生了争执。
甚至也算不上争执。
不过是杨瑾之单方面的不解。
“您能告诉我,您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吗,父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若是不这么做,又哪来的杨氏今日。”
杨乘放下笔,平和地看向儿子,他的头顶甚至还挂着他自己亲笔书写的‘心境澄明’。
杨瑾之摇头,只觉得父亲陌生,“不,杨氏早已是钟鸣鼎食,是贪欲,是你们的贪欲,还尤嫌不够。”
他的父亲在心中是最博学的人,这样一个博览经义子集,又懂得那么多人生哲理之人,为什么还会被权势财富这些污浊遮住双眼。
谈话的最后,杨瑾之行了一礼,“恕瑾之不愿入朝为官,儿子告退。”
杨瑾之不愿意入朝为官的消息在家族一传出,第一个跳脚的,却是他已经被贬为庶人的叔父,杨毅。
他能成为庶人后,还能这般好吃好喝,全凭杨氏昌盛。
而继他的兄长杨乘之后,最有希望的后代,便是杨瑾之啊。
“兄长,你如何能任由瑾之胡闹,他若是不做官,我们杨氏——”
“阿毅。”杨乘打断了他的话,他那张往日难以看出情绪的脸上,此时看向窗外枯落的树桠,居然难得有些温和。“阿兄运筹这么多年,正是为了让你们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啊,瑾之若是不想为官……便由他去吧。”
杨毅停下了想要说的话,他看向兄长两鬓的斑白,目光有些动容,可这些动容也就片刻,便重新隐去。
他说,“阿兄,毅知道了,不过现在外界皆是谈论你的,我们杨氏也不好显得过于沉寂,瑾之及冠宴之前耽误了,现在何不重新宴请,也好显得我们坦荡?”
“及冠宴吗?”杨乘点了点头,“我儿瑾之及冠,也确实该广宴宾客。”
第106章106
杨瑾之及冠礼的重新举办,倒是让近日来势汹汹的流言,有了些停滞。
毕竟……就算杨乘私德有亏。
他到底是政治斗争里的胜利者,且还有个即将荣登大宝的侄儿,以及有杨瑾之这样的儿子。
若想看杨氏败落,恐怕到他们老死也是看不到的。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哪怕司徒彦在朝堂上义正言辞否定了信件的真实性,一些士人,却还是看透了真相。
往日颇负盛名且与杨氏交好,却又曾受害于党锢之祸的名士们今日便一个没来。
但令人意外的是——毕氏阿诺来了。
女郎刚一下车,就被等候在一旁的侍女们恭谨地迎了进去。
谁都知道毕氏在这场风波里扮演的角色,本以为两家会就此断绝往来,这却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其中还有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