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农门相公是锦鲤全文阅读 > 第72节(第2页)

第72节(第2页)

&esp;&esp;真邪门啊。

&esp;&esp;这样一个可以说毫无任何杀伤力的陷阱,竟然猎到了一只野猪,而且还是以这么奇妙的方式。

&esp;&esp;江米夏都要怀疑,这野猪是不是故意的。

&esp;&esp;还是说,小赘婿的运气真的好到令人发指。

&esp;&esp;而且,待会儿他们三个带这么大一头野猪回去,也完全让她原本要打破家里运气好,小赘婿运气好的计划完全泡汤。

&esp;&esp;江米夏,“……”

&esp;&esp;在思考了好一阵子,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挣扎之后,江米夏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esp;&esp;无所谓了,自己家现在也不过是寻常的平头老百姓,都已经足以证明这运气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了嘛。

&esp;&esp;估摸着也只有江家村的人觉得她家运气好,真换了地儿的话,说不准连瞧都瞧不上呢。

&esp;&esp;更何况,这运气好到也不是个坏事。

&esp;&esp;至少旁人觉得他家气运好,不敢随意招惹欺负了。

&esp;&esp;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到底是有利有弊,不能光往坏的地方想,要多想一想好的方面嘛。

&esp;&esp;至于真遇到坏事的话再解决也不迟。

&esp;&esp;再者说,既然小赘婿运气这么好,是不是往后也不会有坏事来上门?

&esp;&esp;嗯,按照逻辑来说,会是这样的……

&esp;&esp;江米夏突破了心中的心结,这会儿也觉得浑身舒坦的很,开始盘算着这只野猪要怎么带回去。

&esp;&esp;以她的力气来说,背回去倒也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怎么背。

&esp;&esp;来的时候没有考虑过打猎的问题,所以他们现在手中也没什么趁手的工具,连麻绳都不够。

&esp;&esp;瞅了瞅四周那些肆意生长的藤蔓,江米夏让宋景韫和孙二狗拿着铁锹和铲子去割了一些回来,简单处理一下,拧成结实无比的绳子,再编成简单的网子,将野猪结结实实地套了进去。

&esp;&esp;至于这会儿还挣扎无比的野猪,江米夏也没客气,直接一拳来了一个爆头,让它晕了过去,接着将那野猪背到身上,往山外走。

&esp;&esp;一行三人就这么带着野猪回了江家村。

&esp;&esp;从进入江家村的村口开始,待踏进家门口时,几乎整个江家村的人都知道江米夏三人猎到了大野猪。

&esp;&esp;大野猪可不常见,尤其还是这么大的,更何况还是江米夏他们并不是专职打猎的三个人。

&esp;&esp;“乖乖,这可真不得了,大野猪呢。”

&esp;&esp;“这运气可真好啊,能猎到大野猪。”

&esp;&esp;“得得得,别啥事都扯到运气上头,有这运气也得看你有没有那个能耐接住这运气,老天爷送个野猪到你跟前,也得看你能不能弄得住。”

&esp;&esp;“那倒是,这要真是来头野猪,我这会儿弄不好不是猎野猪,是被野猪给猎了……”

&esp;&esp;听那些一路围观的人也不是盲目的追捧和迷信运气这事儿,江米夏这心里头越发安心,到家后只跟家里头人商量这野猪怎么处理。

&esp;&esp;野猪个头比家猪个头大,肉也更厚,虽然说可能腥膻味更重,但好歹膘肥肉厚,炖的时候多放些料的,吃起来也香。

&esp;&esp;一通商议后,决定请村子里头时常杀猪宰羊的江六顺请过来,把猪给杀了。

&esp;&esp;礼条猪肉炖上两大锅,让竹编作坊还有瓷窑那的伙计打打牙祭。

&esp;&esp;前膀肉连带着前蹄儿,给大房送去一个,给江正信家一个,后腿肉则是腌制起来,试着做一下火腿。

&esp;&esp;排骨和大骨头这几日留着慢慢炖汤吃肉。

&esp;&esp;猪下水送给了帮着杀猪的江六顺。

&esp;&esp;至于猪头,收拾干净后,抬到了祠堂那祭祖用。

&esp;&esp;大猪头,又是打猎时得来的,意头极好,刚好过两日便是初一,时间也合适。

&esp;&esp;一大个野猪,很快被安置的妥妥当当。

&esp;&esp;炖肉的香味,在江米夏家还有作坊的上空,飘荡了好几天。

&esp;&esp;瓷窑那烧出来了赵记那的需要的茶盏,还有茶园这里要的第一批茶叶罐子。

&esp;&esp;品质皆是上乘。

&esp;&esp;因为瓷窑这里出产的瓷器质地好,价格优,除了赵记这边,陆续有别的铺子上门来采购。

&esp;&esp;经过一定的考察,瓷窑这里,定下来了另外两家批发商。

&esp;&esp;分别是青石镇的韩记和三里河镇的曹记。

&esp;&esp;而瓷窑这里,经过朱永武的管理,学徒们开始逐渐上手,一些已经可以做一些基础的活计,有一些则是可以独立完成胚体。

&esp;&esp;每个人各司其职,人尽其责,瓷窑这边被朱永武打理的也是井井有条。

&esp;&esp;江米夏和朱永武商量过,平时烧制的瓷器,碗盘一类的,每一窑都会拿一些出来,以成本价的形式售卖给村中,再由村中以低价售卖给本村村民使用。

&esp;&esp;其中赚的那么一点差价,便算作村中的收入,捐进祠堂之中。

&esp;&esp;而对于江家村的村民来说,买到的是比外面更加低廉的瓷器碗盘自用,觉得也是颇为方便,对朱永武和朱广泰父子两个人,也是越发尊重、友善。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