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腊八一过,各家便开始张罗过年的事儿。
&esp;&esp;农家变得比平日里更加热闹。
&esp;&esp;江家村因为日子富足,对过年这事儿也更为看重,也更舍得花钱置办各种东西,可以说比旁的村更为热闹。
&esp;&esp;江有成家如此,江有福家更是如此。
&esp;&esp;不过江有福家今年更为热闹一些。
&esp;&esp;因为有媒婆上门。
&esp;&esp;受朱永武之托。
&esp;&esp;对于这件亲事,江有福和杨氏两个人也是有些矛盾的。
&esp;&esp;单看人来说,这朱永武模样长得不错,为人老实能干,也孝顺的很,这瓷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往后日子必定是好过的。
&esp;&esp;且朱永武在江家村落了户,江小杏若是嫁了过去,离家近的很,来回走动方便不说,这心里头也有底气,不怕江小杏往后被人欺负。
&esp;&esp;就上面几条来说,样样都是好的。
&esp;&esp;但……
&esp;&esp;朱永武带着一个朱广泰。
&esp;&esp;江小杏到底是个黄花大闺女,这嫁过去便要做后娘。
&esp;&esp;常言道,后娘难做。
&esp;&esp;做的好,那是应该,做的不好,是人人唾弃。
&esp;&esp;尤其朱广泰已经这么大了,已经记事且有自己的思想,会不会因为江小杏成为他的后娘而怨怼,会不会因为江小杏和朱永武往后有自己的孩子而嫉妒?
&esp;&esp;虽然朱广泰平日里看着是乖巧可爱,但这也可能只是因为大家平时关系还算远的缘故,倘若江小杏从姑姑变成了后娘,他兴许……
&esp;&esp;江有福和杨氏还是担心江小杏往后因为这件事情吃苦。
&esp;&esp;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是江小杏的婚事,爹娘可以为其谋划,却不宜直接做主。
&esp;&esp;江有福和杨氏,还是仔细问询了江小杏的意思。
&esp;&esp;被告状
&esp;&esp;江小杏给的答案很明确,也很简单——愿意。
&esp;&esp;江有福和杨氏见江小杏对朱永武十分满意,便也就不再说什么,只应下了媒人,开始张罗后面的事儿。
&esp;&esp;这眼看着到了腊月十五。
&esp;&esp;朱广泰这日来了,手中拎着一个竹篮子,到了院子里头脆生生地喊,“杨叔婆。”
&esp;&esp;“广泰来啦。”杨氏正在洗涮锅盖等类的物件,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迎了过来,“咋这会儿过来了,瞧着脸颊都冻红了,快进屋来暖暖。”
&esp;&esp;“不了,不了,我来送些东西,放下就走。”朱广泰把手里头的小竹篮子往杨氏手里头塞,“是核桃枣糕,小杏姑姑爱吃的。”
&esp;&esp;自打家里应下江小杏和朱永武的婚事后,那边总是隔三差五地送东西过来,不是给江小杏的,就是给他们老两口的,且送来的东西,几乎没有重样的。
&esp;&esp;旁的不说,单单就这份心意,已是十分难得了。
&esp;&esp;杨氏咧嘴笑,“你爹让你送来的?”
&esp;&esp;朱广泰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是我用我的零用钱买的,刚好小夏姑姑每日都要去镇上,我便托小夏姑姑买了回来。”
&esp;&esp;杨氏略愣了愣,心里头只觉得暖暖的,伸手揉了揉朱广泰的小脑袋,“你辛苦攒的零用钱,还孝敬给你小杏姑姑了?”
&esp;&esp;“那是当然了,小杏姑姑往后是我的娘亲,我是娘亲的儿子,自然得多孝敬了。”朱广泰挺直了胸膛,大有一副男子汉的模样,“若是娘亲和爹往后生孩子的话,我便是他们的大哥,身为大哥,自然也得做好表率,教他们要好好孝敬娘亲和爹。”
&esp;&esp;分明还是小小的年岁,却说出这么懂事的话。
&esp;&esp;这是最让人窝心的举动。
&esp;&esp;杨氏年岁见高,这眼窝子也是越发的浅,顷刻间几颗热泪就落了下来。
&esp;&esp;“杨叔婆怎么哭了?”朱广泰有些奇怪。
&esp;&esp;“没哭,没哭,冬日里风大,迷了眼睛。”
&esp;&esp;杨氏拿袖子擦拭了眼角,“刚好你小杏姑姑今儿个跟着你叔公去县城了,没在家,这核桃枣糕我先替她收了,回来跟她说一声。”
&esp;&esp;“好嘞。”朱广泰咧嘴直笑,“那杨叔婆你先忙,我得赶紧回去了,二狗叔他们还等着我呢。”
&esp;&esp;孙二狗过了腊八后便没多少活要做,到了这个时候也唯有每日在作坊闲逛的份儿,这几日打发时间,便约了朱广泰一块踢蹴鞠。
&esp;&esp;“去吧。”杨氏送朱广泰出了家门。
&esp;&esp;眼瞅着朱广泰一阵风似的跑远,杨氏这才叹了口气。
&esp;&esp;朱永武把朱广泰教的很好。
&esp;&esp;这样的父子两个,小杏嫁过去的话,应该也不会难做吧。
&esp;&esp;杨氏如是想。
&esp;&esp;书院这里的放假时间,定在了腊月二十。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