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姜颂听到此处,盯着李守义,像是在考量他的话究竟几分真几分假。
&esp;&esp;就在姜颂思考时,李守义主动道:“毕竟是快二十年前的旧事了,臣那夜才一时没想起来。”
&esp;&esp;他擦了擦脸上的泪,眼中全是一片慈爱和悔恨,问:“不知娘娘过得可好?陛下,可否让臣与娘娘见一面。”
&esp;&esp;姜颂打算拒绝——他本打算把这件事办妥了再告诉沈美娘,今日压根就没喊沈美娘到紫宸殿来。
&esp;&esp;可就在此时,宦官来通传,说是沈美娘给他带了她亲手做的点心。
&esp;&esp;姜颂有些意外,旋即就将这归为沈美娘喜欢他,担心他和朝臣议事饿肚子。
&esp;&esp;只是恰好李守义也在而已。
&esp;&esp;殿外的沈美娘得到允许,提着吃食进殿,她的目光掠过殿上的李守义。
&esp;&esp;他果然在紫宸殿。
&esp;&esp;宝儿在习艺馆交了不少新朋友,其中就有尚仪局和殿中省的女官和宦官。
&esp;&esp;李守义今天前脚刚被姜颂宣进宫,消息不到一刻钟,就到沈美娘那儿了。
&esp;&esp;沈美娘当然不会放过每个和李守义见面的机会。
&esp;&esp;姜颂接过沈美娘的食盒,握住她的手,道:“美娘,李卿就是你的生父,你们父女俩可有什么话要说?”
&esp;&esp;沈美娘闻言,抬眼遥遥向站在下方的男人看去。
&esp;&esp;她看着李守义眼中的热泪和思念,心下冷笑,面上却换上一副颇为感动的面孔。
&esp;&esp;“当真可以吗?”沈美娘又问姜颂。
&esp;&esp;姜颂:“当然。”
&esp;&esp;他想了想,觉得他们父女俩说贴心话,他在旁边听着不大好。
&esp;&esp;他主动道:“这样,朕叫人引你们到偏殿去。”
&esp;&esp;姜颂盯着沈美娘放到桌上的点心,想到这是她第一次给他亲手做吃的,却又想到沈美娘还没给爹爹做过东西吃。
&esp;&esp;他忍痛割爱,道:“美娘,李卿想必没吃过你做的东西,你把这点心也给李卿提过去吧。”
&esp;&esp;沈美娘垂眸,看着精致小巧的点心,点头:“好。”
&esp;&esp;她提起食盒,走到李守义面前,红着眼,哽咽道:“爹爹,咱们走吧。”
&esp;&esp;姜颂望着沈美娘和李守义离开的背影,发现好像有哪里不太对。
&esp;&esp;沈美娘这个突然“认爹”的事情有些突兀,这些日子他帮沈美娘认爹,才发现她没被叶司马贬为贱籍前的户籍也很奇怪——
&esp;&esp;按那份她从前的良籍来看,她十二岁经历了大旱,是和沈温一起逃难到了南州。
&esp;&esp;沈温投奔了外祖家,帮沈美娘重新拿了份良籍,也收留她在府上做长工。
&esp;&esp;可经历了大灾,也意味着沈美娘之前的经历和住所,很难有机会求证真伪。
&esp;&esp;想知道沈美娘的过去,就只能通过沈温,但姜颂又不想去问他。
&esp;&esp;而且,沈美娘她生父的身份,也与她从前说的很多话对不上。
&esp;&esp;沈美娘之前说过,她家世世代代都是平民出身,不止一次说过她没文化的事,还有她父母本来很相爱……
&esp;&esp;姜颂想来想去,只能用沈美娘的话,十句里有九句都是假话,来说服自己。
&esp;&esp;总不可能,沈美娘这个人连爹娘都可以“随地大小认”吧?
&esp;&esp;沈美娘不知道姜颂已经察觉了她的谎言,她走进偏殿,让殿内侍奉的宫人都退下。
&esp;&esp;她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李尚书,轻笑道:“父亲大人愿意认我这个女儿,真叫女儿意外。”
&esp;&esp;李守义原本还想演父女情深,可是看到沈美娘这样,才发现她刚才在殿上的反应好像也是演出来的。
&esp;&esp;他低声问:“你究竟是何人?”
&esp;&esp;沈美娘捻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道:“不是和大人说了吗?我是您和陈言清陈娘子生的女儿啊。”
&esp;&esp;她笑靥如花,反问:“大人不是也认下了吗?”
&esp;&esp;“你……”李守义像是想要说什么,却终究没说出口。
&esp;&esp;沈美娘将点心往李守义那边推了推,道:“阿爹不
&esp;&esp;吃一块吗?这可是女儿亲手做的。”
&esp;&esp;李守义盯着那花瓣形状的点心,眼中像是想起了旧事,浮现片刻的柔情。
&esp;&esp;沈美娘捕捉到李守义的眼神变化,问:“阿爹,可是认出来了这是山茶花?”
&esp;&esp;沈美娘道:“上京虽然也种茶花,可是哪里能和蜀中比呢?我记得,阿娘可是最喜欢茶花了,不知爹爹可还记得?”
&esp;&esp;李守义闻言,目光从那些点心上移开,恢复往日的稳重。
&esp;&esp;他道:“言清最喜欢茶花,尤爱白十八学士,我当然记得。”
&esp;&esp;沈美娘听到这话,笑道:“阿爹原来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