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政策模式主要是吸引外资。
说白了还是国内没钱。
再说现在都是国营企业,你吸引谁去呀。
外资是流动的钱,来了之后建厂招工就能带动周边经济展。
赖常清的消息让沈穗越确定,去上海投资建厂很可行。
民营企业的展是历史的潮流。
上海虽然不是改开排头兵,但它经济地位在那里摆着呢。
东方明珠的地标虽然还没拔地而起,但无人可撼动其地位。
那就去干吧!
沈穗没想过去山西当煤老板,她没本地资源,属于外来户,到那边搞煤矿并不容易。
而且这年头的煤矿,安全措施不怎么到位。
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出事。
她不想给自己背上人命。
在都赚煤老板的钱也不错。
起码这钱赚的极为稳当。
但去上海投资建厂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去当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去做时代的弄潮儿。
她怎么就不能试试看呢?
当然,沈穗敢去,也是因为前两天谈凯歌从东京那边又打来了电话。
能行。
但他还想再在东京做个调查,十月底会给沈穗一个明确的答复。
能行就行。
等调查结果出来,沈穗就往上海去。
这段时间先搞一个计划书。
总要有理有据才能说服上海那边,拿地拿政策搞厂房建设呀。
至于耿为光目前还不知道这件事。
没事,到时候一起说服。
去上海的事还不着急,如今沈穗有两件事要做。
第一要回一趟晏城。
另一件事就是去沈阳。
靳敏有些奇怪,“去晏城做什么?我前两天跟杜小风打电话,那边商场还没建好呢,怕不是得等明年了。”
她想不通沈穗回晏城的理由。
“邓瑞民病了。”
沈穗没藏着掖着,“具体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我得回去一趟。”
她那会儿在泉水胡同置产,是邓瑞民的建议。
当然,邓瑞民是看在靳敏的面子上才帮的她。
这笔人情账算不清。
靳敏有些奇怪,“他身体不挺好的吗?还能生病,别跟我说他再婚跟生病有关哈。”
太离谱,她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