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 第298章 治河安民的新理论(第2页)

第298章 治河安民的新理论(第2页)

明明还有三年时间,可沈淮竟觉得时间十分紧迫。

鉴章先生的声音响起,“上半场沈公子拔得头筹,下半场祝公子技高一筹,双方战成平手,若是二位公子或在座诸位对此结果有疑,可再加一局,一决高下。”

“再加一题,一题定输赢。”赵家人第一时间叫嚷。

“这个提议不错,那么比什么呢?”鉴章先生的视线,一一扫向台下的众人,“从两场比试来看,两位公子专擅不同,若再比对子和诗赋,很有可能是平局。”

“不如比策论。”裴律站出来,理由是,“二位公子同出国子监,皆是未来之栋梁,不如比策论,看谁更胜一筹?

诗才虽能传名,然科举取仕之中,策论更能彰显真才实干。”

“这位公子所言极是。”鉴章先生赞同道,“沈公子和祝公子皆是国子监栋梁,不久将来便要肩负社稷之责,诗才和策论,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老夫建议,以策论相较,不知二位公子意下如何?”

沈淮率先点头,“可!”

祝山卿紧随其后,“好!”

沈淮和祝山卿同意比策论,那么,题目该如何出呢?

鉴章先生和三位裁判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以“如何治河安民”为题,要求观点新颖有创新,时间为半个时辰。

这类题目,沈淮并不陌生。

答题思路也有,可要脱颖而出,得观点新颖、越前人。

从始皇帝到大夏天启帝,治河安民的技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有继承先人的方法,也有基于现实的突破,都在不断进步。

目前的治河理念是以“疏导为主,兼顾提防”为主,局部疏浚,定期清理泥沙,设有疏河官,但没有专门的治河机构。

排沙技术也仅限于‘耙’和‘锸’,人工清理,提防材料也无统一标准。

沈淮思考一番后,打算从排沙技术入手,并提出“束水攻沙”理论。

时间有限,只能挑重点写。

停笔的时候,堪堪写了八百字。

祝山卿那边也差不多,边写边思考,字数并不多。

很多观点,不能一一论述,只能挑重点来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位裁判和鉴章先生,虽无官职在身,却是实打实的进士,不单能点评对子、诗赋好坏,亦能看出策论好坏。

但是问题来了,沈淮提出的“束水攻沙”理论和排沙工具“铁龙爪”,太过前卫,导致三位裁判和鉴章先生无法评判。

因为他们没做过官,也没有治理河沙的经验。

沈淮的理论行不行,无法判断。

文章挂到外面的时候,也引起了众人的争议。

“朝廷治河,向来以疏通为主,沈淮这小子,居然想束窄河道,利用水流的冲力冲走下游泥沙,是不是太过异想天开了?”

“缩窄河道,那之前的堤坝岂不是成了阻碍?”

“还有那个铁龙爪,真能搅动泥沙,达到疏浚河道的作用?”

对于从未出现过的理论和方法,大家都存在质疑。

赵家人利用这点,一个劲的说沈淮的方法不切实际,输了。

国子监的学生,早就看不惯他们一直叫嚣的劲儿,有人直接霸气回怼,“敢问,河道年年淤塞,泛滥成灾之时,前人之法可曾根治?

出题时也说了,要求观点新颖、革新于前人。

现在沈公子提出新点子,你们又在那里叫嚣什么,还是说你们赵家懂得治理河沙,要为天下百姓请命献策?”

萧策,“如果我没记错,你们赵家的官职,连早朝都混不进去吧。”

赵家人被连‘插’两刀,脸色瞬间涨成猪肝色。

【作者有话】之前的诗有点那啥,姐妹们助力一二呗,如果实在没有,后期可能要删掉了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dududu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