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刚过,迎亲的队伍已至总督府门前。
弘暾身着亲王世子的朝服,骑着一匹雪白骏马,身后是绵延数里的仪仗。
皇家乐工奏响《龙凤呈祥》,礼炮齐鸣,震彻云霄。
百姓们挤在街道两侧,惊叹声不绝于耳:“这阵仗,便是公主出嫁也不过如此!”
嫁妆队伍率先出,由一百零八名侍卫护送,箱笼上皆覆着明黄绸缎,贴着“囍”字红封。
林如海的嫁妆单上,除了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还有江南十座庄园的田契,以及一整套紫檀木家具,据说光是搬运这些家具便动用了二十艘官船。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顶八人抬的鎏金花轿,轿身雕满缠枝牡丹,四角悬挂金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脆如天籁。
林如海站在府门前,亲手为女儿盖上绣着鸳鸯戏水的红盖头。
他声音微颤:“玉儿,今日之后,你便是怡亲王府的世子妃了。为父愿你此生平安喜乐。”
黛玉跪地叩,泪水无声滑落:“父亲保重,女儿定不负林家之名。”
迎亲队伍行至金陵码头,早有十艘装饰华丽的官船等候。
船身披红挂彩,桅杆上飘扬着皇家旗帜。
雍正特派礼部尚书为钦差,携圣旨宣读黛玉为“嘉懿郡主”的诰命,以示天家恩典。
围观百姓纷纷跪拜,高呼“万岁”。
黛玉在嬷嬷搀扶下登船,弘暾紧随其后。
船队缓缓驶离码头时,两岸突然升起无数烟花,绚烂的光芒映红了半边天空。
这是弘暾特意安排的。
金陵城内所有酒楼茶肆皆被下令免单三日,普天同庆这场盛世婚礼。
船行数日,抵达京城。
怡亲王府张灯结彩,府门前立着九丈高的“囍”字灯楼,夜间点燃时,十里外皆可见。
大婚当日,怡亲王府张灯结彩,宾客如云。
允祥与福晋高坐堂上,黛玉身着正红礼服,与弘暾共执同心结,缓步踏入喜堂。
赞礼官高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三拜之时,弘暾悄悄握紧黛玉的手,低声道:“玉儿,此生不负。”
黛玉耳尖微红,微微点头。
满堂宾客只见世子妃仪态万方,却不知盖头下的她早已泪湿眼眶。
婚房内,红烛高照。
鎏金烛台上滴落的蜡泪在静夜里出细微声响。
黛玉端坐在百子千孙帐内,交叠的双手微微颤,指甲几乎要嵌入掌心。
凤冠上的明珠随着她轻浅的呼吸微微晃动,在红纱盖头下投出细碎的光影。
"世子到——"
门外嬷嬷的通报声让黛玉脊背一僵。
珠帘碰撞的清脆声响渐近,她透过盖头下方的缝隙,看见一双云纹皂靴停在自己面前。
龙涎香混着酒气萦绕而来,熏得她耳尖烫。
"都退下吧。"
弘暾的声音比平日低沉三分,随着他挥手示意,侍女们鱼贯退出。
房门闭合的吱呀声过后,屋内静得能听见彼此交错的呼吸。
黛玉忽然察觉盖头下的流苏被轻轻挑起,慌忙闭眼,浓密的睫毛在脸颊投下蝶翼般的阴影。
盖头掀开的刹那,弘暾呼吸一滞。
只见她颊染红霞,眸中含情,瓷白的肌肤镀上蜜色。
朱唇似碾碎的玫瑰汁子染就,凤冠垂下的珍珠流苏正巧悬在她微微颤动的眼睫上方。
察觉到灼热视线,黛玉鼓起勇气抬眼,却见平日温润如玉的世子眸色深得惊人,朝服玉带不知何时已松了三分。
"可是凤冠太重?"弘暾伸手替她扶正微微歪斜的冠冕,指尖不经意擦过耳垂,引得黛玉轻颤。
他想起教引宫女曾说女儿家初次需用香膏润滑,这些宫女说着便要亲身示范,他当即沉着脸将人全都遣走。
此刻看着黛玉紧张得泛白的指节,喉结不由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