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诗词一万首 > 第549章 王融法乐辞歌学徒(第2页)

第549章 王融法乐辞歌学徒(第2页)

……

解析:

昔尔轻岁月,兹也重光阴

-解析:这两句呈现出鲜明的时间态度对比。“昔尔轻岁月”描述过去,学徒对时光毫不在意,随意虚度,尚未体悟到时间的宝贵与生命的短暂无常。“兹也重光阴”中的“兹”指代当下,表明接触佛法后,学徒的观念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始珍视每一分每一秒,意识到时光在修行中的重要性。此对比突出了佛法对学徒认知的深刻影响,让其明白应把握当下精进修行,为后文讲述学徒在修行中的改变做铺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闺中屏铅黛,阙下挂缨簪

-解析:从象征意义来看,“闺中屏铅黛”若从女性角度,象征摒弃闺阁里用铅粉黛眉追求外在美貌的行为,意味着不再执着于世俗的外在装扮,放下对表面美的追求。“阙下挂缨簪”里,“阙下”常象征朝廷、仕途,“缨簪”是官员配饰,“挂缨簪”代表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这两句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学徒毅然告别世俗生活,全身心投入佛法修行的坚定决心,展现出佛法强大的感召力,使学徒能够放下世俗诱惑,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禅悦兼芳旨,法喜忘清琴

-解析:“禅悦兼芳旨”描绘了学徒在修行中的美妙体验。“禅悦”是在禅定中获得的愉悦心境,“芳旨”将佛法教义比作芬芳美味,说明学徒深入禅修、研习佛法时,内心充满愉悦与满足,如同品味世间至美滋味。“法喜忘清琴”进一步强调,“法喜”指从佛法中获得的欢喜,“清琴”代表世俗的娱乐。学徒沉浸在佛法带来的喜悦中,已将世俗娱乐抛诸脑后,体现出佛法给予的精神满足远世俗之乐,突出了佛法对学徒心灵滋养的深度,表明学徒在修行中获得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一异非能辩,宠辱谁为心

-解析:“一异非能辩”蕴含着佛法的哲理,“一”与“异”是事物相对的概念,学徒通过修行越了对这类相对概念的执着分辨,不再纠结于事物的差异与对立,达到更脱的认知境界。“宠辱谁为心”体现学徒心境的转变,“宠”和“辱”是世俗极为看重的境遇,而此时学徒已不为宠辱所动,内心平静。这两句表明学徒通过佛法修行,摆脱了世俗观念的束缚,实现心境的高度脱,达到豁达淡然的精神状态,是对学徒修行成果的高度总结,深化了诗歌关于佛法修行提升心灵境界的主题。

……

句译:

昔尔轻岁月,兹也重光阴

-从前你(学徒)轻视岁月,如今却格外珍惜光阴。

闺中屏铅黛,阙下挂缨簪

-女子在闺房中不再使用铅粉黛眉,男子摘下朝堂上佩戴的缨簪。

禅悦兼芳旨,法喜忘清琴

-从禅定中获得愉悦并领悟佛法的精妙,因佛法带来的欢喜而忘却了清琴之乐。

一异非能辩,宠辱谁为心

-对于事物的同一与差异不再去分辨,又怎会把宠辱放在心上。

……

全译:

从前你轻视时光岁月,如今却看重每一寸光阴。

女子在闺阁摒弃铅粉黛眉等装扮,男子在朝廷摘下缨簪辞官。

从禅定中感受愉悦,领略佛法精妙意旨,因佛法带来的欢喜,忘了清琴之娱。

不再去分辨事物的相同与差异,哪还会把宠辱放在心间。

喜欢诗词一万请大家收藏:dududu诗词一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