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痘中杂症上1-1(第1页)

痘中杂症上1-1(第1页)

体表热且无汗,宜用升麻汤;体内热且有汗,消毒饮疗效良好;痘疹行浆时热毒熏蒸,需用清毒剂;结痂后仍有余热,可用连翘方。

【注释】痘疹这种病症,始终不能完全消除体内的热,这里所说的热并非壮热,而是和缓的热。因为寒会使气血收缩,热则能使气血宣,所以痘疹初期不热,疹子就出得不齐;胀时不热,浆水就无法正常形成;收靥时不热,痂皮就难以结成。从痘疹刚开始出现到起胀阶段,如果皮肤干燥、热且无汗,这表明热在体表,可用升麻葛根汤加荆芥穗、防风来治疗。若出现蒸热且有汗,这说明热在体内,用加减消毒饮主治。到了行浆阶段,热仍未减退,这是毒热熏蒸所致,宜使用清毒活血汤。若患者便秘,就去掉人参、黄芪,加入酒炒大黄。在结痂之后,如果热严重,胸腹、手足都热,且大小便涩滞不畅,这是余毒过盛,宜用大连翘饮进行治疗。

升麻葛根汤(方剂见“热”相关内容)。

加减消毒饮

升麻牛蒡子(炒、研)山豆根紫草连翘(去心)生地黄赤芍川黄连甘草(生)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减消毒饮如神,升麻牛蒡山豆根,紫草连翘生地芍,黄连甘草引灯心。

清毒活血汤(方剂见“灌浆”相关内容)。

大连翘饮(方剂见“收靥”相关内容)。

惊搐

痘疹未出疹就抽搐,用清解方;已出疹仍抽搐,导赤散效果好;痘疹收靥后虚性抽搐,用宁神剂;因积食热引的抽搐,用大安康的相关方剂。

【注释】惊痘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痘毒之火扰动心神,热邪转移至肝,肝风与心火相互搏结,从而形成此病症。治疗方法必须区分病症展阶段:如果痘疹还未出就先出现抽搐,不能单纯使用寒凉药物来壅闭毒邪,只需用清解散来疏散表邪,痘疹出后抽搐自然就会停止。要是痘疹已经显现,却仍然抽搐不止,这是毒火内伏于心经,宜用导赤散加黄连来治疗。痘疹收靥后出现抽搐,这是真气虚弱,火邪内攻,用宁神汤主治。痘疹痊愈后因积食热引抽搐,这是脾胃虚弱,患者必定面色黄、有潮热现象,大便酸臭,宜用木香大安丸治疗。

清解散(方剂见“热”相关内容)。

导赤散

木通生地黄淡竹叶甘草梢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痘已见形仍作惊,导赤散治最有功,木通生地竹叶草,黄连加入效通灵。

宁神汤

人参生地黄麦门冬(去心)栀子仁(炒)黄连(酒炒)石菖蒲当归身甘草(炙)辰砂

以灯心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宁神汤内用人参,生地麦冬山栀仁,黄连菖蒲归身草,辰砂调服功极神。

木香大安丸

山楂肉麦芽(炒)神曲(炒,各一两)枳实(麸炒,六钱)白术(土炒,一两)莱菔子(炒,四钱)连翘(去心,五钱)黄连(姜炒,三钱)木香(煨,三钱)缩砂仁(五钱)陈皮(八钱)

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粉末,以水为黏合剂,水泛为丸。服用时,用炒过的陈仓米煮成的汤送服,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确定用药剂量。

头痛

痘疹期间出现头痛症状十分令人担忧,要明确区分是毒邪上冲还是风热所致。若痘疹稠密且高热,用大连翘饮;若痘疹稀疏、稍有低热,清解散疗效显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