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那几口酒还不够他自己解馋,早知如此就不该抱着和这家伙分享的念头藏到现在,他自己回家喝多好。
由此可见,人还是自私一点比较好。
可是文若前天才出发去陈国,怎么会这么快回来?陈国没有一点能绊住他脚步的事情吗?
郭嘉也很疑惑,陈王刘宠和国相骆俊都死在刺杀之中,如今的陈国正处在无主的混乱状态,没有十天半个月稳定不下来,文若刚走没两天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
“乌程侯正在收编陈王留下的强弩兵,收编完毕后不日便启程攻打扬州给陈王报仇。”荀彧放下酒盅,小小一壶酒喝下去跟喝水没有区别,“扬州郡县中只有丹阳郡以盛产精兵著称,如今的丹阳太守吴景乃是乌程侯妻弟,这一战袁术可不一定撑得住。”
扬州占地极广,比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加起来都大,不过主要是那边豫章、会稽二郡占地广,北边的九江、庐江、丹阳、吴郡和中原郡县差不多。
袁术所在的九江郡位于扬州的最北方,也就是和豫州、徐州接壤的地方,向南则是庐江、丹阳、吴郡三郡环绕。
庐江太守陆康出身吴郡陆氏,陆府君年轻时便有义烈之名,只忠于朝廷而对各路诸侯不屑于顾,如今的袁术在他眼里和乱臣贼子无甚区别。
也就是说,即便开战庐江也不会为袁术所用。
丹阳太守是乌程侯的妻弟,肯定站在乌程侯这边。
吴郡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乌程侯老家,断没有帮着外人打自家人的道理。
庐江、丹阳、吴郡三郡将南边的豫章、会稽隔开,别说袁术没法调动豫章、会稽的兵,就算他能调动南边的兵也过不去。
杀人者人恒杀之,汝南袁氏这次估计是真的无力回天了。
在场都是聪明人,戏焕和郭嘉也很快想到了开战后袁术的下场。
早死晚死都是死,既然一定要死,临死之前还是得为这天下再做点贡献。
戏志才笑的如春风般温柔和煦,“你们说,要有多少人自称天子才能让朝廷对此装聋作哑无动于衷?”
第145章淮南及时雨
*
再惊世骇俗的事情只要发生的足够频繁就能让人见怪不怪,戏焕的计划就是让有想法的人都把想法公之于众。
只要他们把话说出来,之后是死是活不重要。
上来就推翻汉室太过仓促,天下得乱到群雄四起的地步才好说接下来的改朝换代。
郭鬼才唯恐天下不乱,以水代酒举杯赞道,“志才真乃旷世奇才。”
戏焕收回笑容,一个眼神都懒得给只会捣乱的某人。
荀彧无声叹气,等两位好友都坐好了才又说道,“明光刚刚送信回来,你们可要看看?”
郭嘉顿了一下,问道,“是送到颍川官署?还是点名送到你那里?”
荀彧拿出信件递过去,“你们说呢?”
他这两天在陈国,如果不是点名送到他手里,他也不会这么快回颍川。
郭嘉和戏焕对视一眼,不用想也知道他们远在青州的小祖宗又有了稀奇古怪的新点子,“文若,我们先不看,你先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对,你先说是大事还是小事。”
荀彧:……
他都特意从陈国赶回来了,能是小事?
三个人相顾无言,最终还是戏焕接过信纸拆开。
然后……
越看眼睛越亮。
越看笑容越大。
越看越觉得他们家小将军是天上下来的小神仙。
人怎么能机灵成这个样子?
郭嘉看他这反应也连忙凑过去,然后眼睛越来越亮、笑容越来越大的又多了一个人。
不愧是他们家小将军,脑袋瓜就是比一般人好使。
荀彧就知道俩人会是这个反应,等他们感慨完才再次开口问道,“如何?”
戏焕放下信纸,叹道,“小将军眼光独到,不与俗人同。”
郭嘉窝回躺椅,“我就是那个俗人。”
见过自称汉室正统的没见过自称黄巾正统的,更没见过撺掇世家子站在百姓的立场造反称帝的。这和聪明不聪明没关系,除了他们家小将军外再聪明的人也想不到那里去。
“不过话说回来,小将军的想法也没错。”戏志才慢条斯理的分析道,“当年黄巾之乱不是因为百姓有野心,张角等人也不是要推翻朝廷,而是天灾人祸导致百姓实在活不下去才不得不反抗。”
不间断的天灾导致江河断流蝗虫蔽日千里无炊烟,朝廷不思赈灾反而自上而下一层层的搜刮民脂民膏,地方豪强横征暴敛,出趟远门路上看到的死人都比活人多。
百姓是要造反吗?不,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只要朝廷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少些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少些把人往死路上逼的地主豪强,但凡有一点生路百姓都不会加入黄巾。
——岁大饥,人相食。
官员呈上的竹简只有短短几个字,短短几个字写的却是成千上万饿死的百姓。
府库无粮无力赈灾也就罢了,偏偏各地府库都堆满了粮食,只是官员和富庶的豪族不愿意分出哪怕一粒粮食来赈济灾民,宁肯让粮食烂在仓库也不肯拿出来让饥民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