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都不如他的孙子。
李隆基瘪嘴。
【可杜甫从不记恨皇帝的“不甚省录”,他满心都是大唐子民,满心都是家国大事。】
【在辗转各地漂泊的时候,他从没有过一刻放弃过对国事的关注。】
【看到因战乱而哀鸿遍野的景象,他饱含热泪写下了《春望》。】
【大唐已然存在,这个国家依然没有改换名字,就是山河城池,一草一木,也都是曾经他所在熟悉的模样,可这国家经历了一场战乱之后,失去了他所有的元气。】
【昔日繁花似锦,杨柳低垂之地已改头换面,这里杂草丛生,荒芜破败。】
【于是杜甫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作者有话要说】
芜湖,魂好像在飘,醒来再接着码,啵啵(晚安亲亲)
第130章杜甫之后,再无诗圣
[这首诗大家都背过吧,尤其是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记了很久。]
[小时候读杜甫只知道那是必备篇目,长大了读杜甫总是觉得难过。]
[没被社会毒打过就很难懂杜甫。]
贺知章年轻的时候就在官场了。
他几乎是一步步看着这盛大王朝变成枝繁叶茂的模样。
而天幕上的满目疮痍之景让他无数次叹息。
“流泪的哪里是花啊,是杜甫啊。”
“花溅泪,鸟惊心,杜甫炼字之能已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张九龄点头:“若不是杜甫的那些经历,想必难成这千古绝句啊。”
杜甫本人惊呆了。
这样好的句子竟是他能写下来的?
杜甫只觉得稀奇。
他仔细看着天幕,将天幕每一句诗都记在心里。
【杜甫会因国事而悲,也会因国事而喜。长安和洛阳重归大唐,但河南河北还是战乱仍频。可这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河南河北也最终能被收复回来。】
天幕忽然传来一阵接着一阵的欢呼声。
天幕里的布衣百姓奔走相告,他们身上还带着战争所施加给他们的痛苦痕迹。
有的人衣裳缝缝补补,却依旧还是破了的。
有的年纪大了从战场上回来,胳膊是断的,日日受尽折磨。
有的面黄肌瘦,几乎成了皮包骨,走路都摇摇晃晃。
但此时此刻,这些人的脸上都是欢欣的笑。
他们一同欢呼,分享喜悦激动,并把这好消息奔走相告。
“大捷,河北大捷!”
“什么?河北的仗打赢了?”
“赢了,赢了,叛军再也不能蹦跶了!”
大街小巷都是这样的呼号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