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觊觎中国与朝鲜(未分裂版),渴望大片、大片的土地,暂攻不下大陆,台湾也是一块肥肉啊。
他们把台湾,当作了本国领土的延续。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镇压,把当地的抗。日势力,近乎屠戮殆尽,让本国和日占朝鲜十几万的人,迁徙到台湾岛上,正经经营了起来。
但英国,一开始是很嫌弃港岛的。
地理上,离着老远不说,人口总共七千多,物资贫乏,缺水(淡水)少电,当地人靠打渔为生,还常常遭到海盗骚扰,跟个荒岛差不多。
1841年《穿。鼻草约》拟定。
内容包括赔款6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英方代表为驻华商务总监查理一闾,中方代表为两广总督旗山。
事后,中英双方均不满。
英政府认为获利太少,直批香港“鸟不生蛋之地,一间房屋也建不成”,责备一闾办事不力,不满之余,把他撤了职。
清政府则震惊于旗山擅自割让国土,将其撤职、抄家、流放边疆。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中英签订了内容相似,但更为苛刻的《南京条。约》。
其时,英政府仍旧看不上香港。
他们把香港“价值不高”的地,作为奖赏,大量地赏给了在海(贩)上(卖)贸(鸦)易(片)过程中,为英国工作过的华人,也就是卢巡先生笔下的“高华”——自诩当地华人领袖,跪舔洋人、专坑同胞。
可以说,英国对香港的管控,要比日本对台湾,松散不少。
他们的目的,是把香港打造成整个东南亚地区,贩鸦。片和“卖猪仔”最大的中转站,为了赚多多的钱。
对控制当地人的思想、文化,不感兴趣。
直到49年,朝鲜战。争爆发。
历史上,香港有过两轮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22年,受五四倡导的马列主义影响,由kt组织、cpc支援。
25年,为了支持上海五卅运。动,两党合作,在广州、香港两地,组织工人阶级,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之后,香港成为了广东左。派活动的中心。
两轮运动中,cpc的表现,获得了当地平民的好感,再加上左。派的多年耕耘,工人阶层和年轻一代都倾左。
45年抗日胜利,开始了内战。
一大批内地人士迁往香港避难,多为kt的精英阶层,思想上倾右。
至此,左、右两派开始在香港博弈。
49年新中国成立,中、英双方达成默契——
中方以暂不收回香港为前提,换取了英方对新中国的承认。
同年朝鲜战争,a国介入,要求港英政府配合反gong。
英方这才意识到了,香港这枚筹码的价值——
可以利用香港,在中、英、a之间讨价还价。
他们表面上保持中立,平衡着各方的势力,私底下一直在拱火,不停地激化左、右两派的矛盾,加剧了香港与大陆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