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庚和几个同学商量了一下,带上了衣物和干粮,挤上了西行的火车。
继续他们的乱世求学梦……
以秦庚的优异成绩,足可去西南联大。
但他的钱已经花光了,去不了昆明,就留在陪都,上了不收学费与食宿费的央政,就读外交系,立下人生志向,想要成为一名蜚声国际的外交官。
学校的校长,就是老蒋。
规矩很多,比如,见到老蒋本人,脚后跟要用力地磕一下地面,磕出响声来,再道一句:校长好!见不到老蒋,见到了老蒋的全身雕像,或是半身画像,也要双脚并拢,立正敬礼。
他认为,这种做派,是在搞法西。斯式的个人崇拜。
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家中长辈在kt做高官,习惯了作威作福,也有很多学生,思想开明,认为kt的很多做法,都欠妥当。前者便把后者拖到人多的地方,一顿狂揍,以示警戒。
他出于正义感,向校方投诉。
但他人微言轻,没能替遭到暴打的同学,讨回公道。
反而被扣上了‘异己分子’的帽子,勒令退学。
当时,他族中的一位表哥留学德国归来,出任国立中。央图书馆的首任馆长。
见表弟落难,就把他招到身边来,安排在阅览组,做了一名图书馆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登记借书和还书。
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份天底下最好的工作。
武侠文学十二宗师里,就有三位,正经干过图书馆管理员。
秦庚vs幽云十六景4……
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很轻松。
在这期间,秦庚除了阅读大量的英文版西方文学,还跟几个穷学生,创办了一份以译作为主,传播美学的《四海》杂志。
几个创业的年轻人,没有启动资金,也没有印刷厂。
除了一腔火热的激情,什么都没有。
他们找上了青云书局的周老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至周老板松了口,同意先赊账,给《四海》杂志的第一期印了5000份。
45年春,《四海》杂志面世,很快销售一空。
在金钱与理想的双重鼓舞下,他们马上着手编辑第二期。
谁成想,当局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不断增发法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赊账就意味着贬值。
周老板是个商人,没打算亏自己的钱,来帮这几个年轻人实现理想。
《四海》杂志的第二期,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时势造悲剧,创刊号成了终刊号。
秦庚心中,刚点燃的存钱留学的希望之火,就被现实的冷水,浇灭了。
俗话讲,东边不亮西边亮。
在他厌倦了借书、还书的乏味工作之际,等来了另一个好消息。
他族中的一位堂哥,留学a国归来,到沪市就职法。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