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烟湄百思不解,惶然抓上嬷嬷的袖口:“师傅领朝廷的命去赴生死难料的局?您确定吗?她怎会甘愿受太后和陛下驱使?你们拿我威胁她了?”
“于己有利的事,谁会不做?阵营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这浅显道理,靖王您日后会懂的。”嬷嬷抖开蟒袍:“若有迷惘,您亲口问她不好?看这朱红多衬您,老臣服侍您更衣。”
“我来。”江晚璃发觉林烟湄直了眼,知晓小鬼心神已乱,便接过衣衫搭于臂弯,想打发人离开:“嬷嬷先回罢,耽搁久了,母亲要忧心。”
老人家揣起手,怅然一叹:“殿下得空还请回宫探看。太后阅到您的奏表后,彻夜未眠,近日身体每况愈下。老臣没少劝,可她执意不准我们给您传话。”
此言过耳,江晚璃的神色明显落寞许多:“知晓了,劳您费心照料。”
简短客套后,她急匆匆迈上台阶,清瘦的身影眨眼间隐入朱门。
街头只剩林烟湄和嬷嬷尴尬对视,氛围有点诡异。嬷嬷无声审视着她,好似并不着急走。
林烟湄回视须臾,不知是败下阵了,还是起了尊老的慈悲心:
“您回吧,她是碍于我在场,怕我听见太后不高兴。但母女情深我勉强懂的,会劝她的。”
嬷嬷总算动容,躬身又是一礼:
“多谢。稍后有赏赐过府,您记得开门收下。老身告退。”
平白受了一拜,林烟湄倏地弯腰把礼还了回去:“慢…慢走。”
待马车调头启程,车内藏着的暗影与嬷嬷调侃:
“喏,小刺猬翻肚皮了,多率性可爱。太后派你这慈祥老奶奶来,果然英明。”
老嬷嬷只觉无福消受:“您的俏皮话留去南疆说罢。”
第134章娘亲
迟暮风起,官道黄尘漫天。
林烟湄听了江晚璃的劝,衣冠齐整地打马出城,十里郊迎候着寸瑶。
当楚岚陪她抵达城郊时,她意外发现,长亭处早早停驻好些穿官服的人,三三两两抱成团交头接耳。远了望去,紫的红的青的绿的颜色,凑了个全乎。
听到马蹄声,那群人止住话头回望路边,而后整齐划一地朝她躬身:
“臣等恭迎靖王。”
“啊呀…”
都赖这一嗓子,始料未及的林烟湄身形一震,险些栽下马背。
她抱住马腹降低重心,好不容易找准平衡翻身站定,顾不得理顺衣衫的褶皱就闯进人群,急于弄清原委:
“各位前辈为何都聚在这?我胆小,莫拿我戏耍可好?”
“臣等岂敢?”一群人商量好了似的,维持着恭敬表象。领头的紫袍官员近前半步,拱手道:
“臣等奉旨,来此迎大王的亲眷进京,一应员额皆合律例,仪礼并无差错。”
林烟湄端详此人,她竟见过的,上次谋面是在?殿试清早!
“施尚书?”
施念慈疑惑抬眼:“正是在下。”
“可否劳烦您带前辈们回去?我的家眷…”林烟湄斟酌着措辞:“她们不太适应人多眼杂,容易失态。”
“旨不可违。您放心,臣等只在旁迎候,不言不看,绝不叨扰。”施念慈肃然道。
一句话断了再商讨的余地。
林烟湄腹诽:眼熟也没用。京城谁都怕抬出宫里那位压人,她除了妥协,好似别无它选。
可是,南疆返京途中,寸瑶曾告诉她,北疆战乱中林雁柔又受了刺激,神智已彻底不清醒了,再禁不住半点情绪起伏…
这许多人,当真没事么?
思及此,林烟湄突然弯腰,冲大伙长揖一礼:
“晚生恳求诸位,即便不能走,往路旁多退几步可否?这请求不违圣命罢?”
施念慈一愣,回过神儿后赶忙搀起人:“臣答应就是。”
说罢,她拂袖示意大伙后撤十来步,看林烟湄点头了才站定。
西风卷走晚霞,乌云漫上青幕。
隐约有疾驰的马蹄声传入官道。
林烟湄牵着马立在路中间,焦灼眺望远方,黑黢黢的夜笼罩一切,目之所及什么也没有。
她不禁阖眸低叹了声。
别管上次康县分离有多不愉快,时至今日,遭逢百般变故,她心头不受控地涌起“近乡情怯”的感受,胸腔心跳杂乱,既盼着重逢至亲,也同样紧张如何应对相见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