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空间·感受型系统试点编号:v·e】
【试运行时长:第日】
【试点场景类型:家庭关系、校园反馈、陪护医疗】
[场景一:家庭关系·夜饭桌前的父女之战]
“我说了我不饿!”
女孩的筷子啪地一声摔在桌上,汤汁被震得晃出碗边,溅到米饭里。
母亲脸色变了变:“你一整天没吃东西。”
“我在学校吃了。”女孩瞪着眼睛,却有些虚,“别问了。”
空气一时凝固。
饭桌上的觉醒空间家庭终端屏幕闪烁了一下,没有出提醒,而是在母亲面前悄然弹出一句提示:
【检测到高情绪波动+用户反馈对抗行为】
【是否进入“情绪等待响应状态”?】
【提示:非建议立即说教或压制,建议维持分钟安静场,收集更多微表情及言语漂移路径】
母亲盯着那行字,咬了咬嘴唇,原本要出口的“你态度怎么这么差”被生生咽了下去。
五分钟后,终端轻轻亮起一行话:
【用户面部识别变化:愧疚委屈占比上升】
【建议语句模板:“你是不是今天有点烦?”】
她终于开口:“你今天是不是……不开心?”
女孩怔了一下,眼神像被什么砸中,忽然掉头就冲进了房间。
五分钟后,房门开了一条缝,一盒糖果被推了出来。
母亲轻轻一笑。
系统缓缓闪出一句新提示:
【情绪喘息响应成功·数据归入“非逻辑修复路径”】
【你没有选择吵架,系统记录了“你愿意等等她”。】
[场景二:校园反馈·老师没有骂人,但孩子哭了]
晨读时间,老师林澜照例检查学生的朗读报告。
她走到倒数第二排,看见那个总是低头不语的小男生,声音比蚊子还小,字迹也歪歪扭扭。
她皱眉,想开口,却瞥见终端悄然弹出的“感受型干预提示”:
【该学生历史反馈显示:当语调过于严厉时,其紧张值指数翻倍,短期记忆回溯能力下降】
【建议语气模板:“我看到你有在努力,要不要我们一起试试看?”】
她停顿了一秒,换上尽可能温柔的语气:“要不要我们一起读一遍?”
男孩抬起头,眼里有短暂的茫然——然后,缓慢地点了点头。
那一节课结束后,男孩悄悄在终端留言栏里输入了一句话:
“她没有像以前那样说我懒,我不想再逃课了。”
后台记录那条反馈时,系统自动生成标签:
【行为改变·基于情绪感知·非惩戒路径触】
祁峥在调试数据时看到这一条,沉默了很久。
“不是快得对,而是——你不骂他,他也会想变好。”
[场景三:陪护医疗·谁来陪他说完最后一句话]
晚八点半,城市中心医院三楼老年病房。
老人曹锦年静静地躺在床上,身旁无亲人陪护,陪护ai坐在一边记录他的心率与体征变化。
他看着窗外的星点灯光,忽然对系统接口开口:
“我今天是不是又没说话太多?”